地塞米松使用指南:剂量、注意事项及副作用管理
地塞米松使用指南:剂量、注意事项及副作用管理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风湿等药理作用,临床使用较广泛。其药理作用主要是抗炎、抗毒、抗过敏、抗风湿,临床使用较广泛。极易自消化道吸收,其血浆T1/2为190分钟,组织T1/2为3日,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或地塞米松醋酸酯后分别于l小时和8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该品血浆蛋白结合率较其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低.该品0.75mg的抗炎活性相当于5mg泼尼松龙。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抗炎、抗过敏和抗毒作用较泼尼松更强,水钠潴留和促进排钾作用很轻,可肌注或静滴对垂体-肾上腺抑制作用较强。
使用方法与剂量
地塞米松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因治疗目的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下的使用指南:
肿瘤科应用
在肿瘤科,地塞米松常用于药物预处理,以预防过敏反应。例如,使用紫杉醇注射液时,需要进行标准预处理。考虑到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出现的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可选择糖皮质激素简化预处理方案,包括地塞米松减量预处理方案和地塞米松停药预处理方案,后者更适用于存在激素用药禁忌或使用激素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
表 1:预处理中地塞米松使用的用法剂量疗程推荐
注:d0 为化疗前 1 天,d1 为化疗当天,d2 位化疗第 2 天。
表 2:紫杉醇注射液预处理地塞米松减量或停药预处理方案
中枢神经转移(脑水肿)
地塞米松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引起的脑水肿。推荐剂量为静脉注射总剂量15 mg/天,分2-4次给予,最大剂量可增加至25 mg/天,疗程为14天。
改善食欲
地塞米松可改善患者食欲,推荐使用方法为早晨饭后口服4 mg,或2-2.5 mg/次,早晨和中午各1次;0.75-1.5 mg/次,1天4次。为不影响患者睡眠,一般晚间不服用,长期应用时可在睡前加用法莫替丁20 mg或雷尼替丁0.15 g,以减少消化道溃疡的发生。
上腔静脉综合征
对于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可以给予短疗程大剂量皮质类固醇,一般3-5天。推荐剂量为静脉滴注总剂量5-15 mg/天,酌情分1-3次给予,剂量无效最大可增加至25 mg/天。
脊髓压迫症
地塞米松可用于治疗脊髓压迫症,用药方法为:地塞米松10 mg,每6小时1次,连用3d后减量维持到放疗结束;手术患者,在术前冲击使用及术后3-5d给予甲泼尼龙,以保护脊髓功能。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对于化疗药物外渗,可以使用20 ml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10 ml+5-1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期妇女
地塞米松可透过胎盘,可能导致胚胎或胎儿发育不良,包括口面裂、宫内生长受限和出生体重下降。因此,妊娠期妇女应慎用,特别是在孕早期。地塞米松与抗骨髓瘤药物联合给药时,禁用于妊娠女性。
哺乳期妇女
皮质类固醇可出现在人类乳汁中,可能抑制婴儿生长或干扰内源性皮质类固醇。建议哺乳期妇女在治疗期间和末次给药后2周内不要哺乳。
儿童患者
儿童使用地塞米松需谨慎,应严格控制剂量。长期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因此应优先考虑短期使用。避免使用长效地塞米松制剂,并监测颅内压变化。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时需谨慎,因为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增加。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最佳剂量。
副作用及应对措施
地塞米松可能引起多种副作用,包括:
- 皮肤和外貌:皮肤变薄、瘀斑、痤疮、面部红斑、紫纹等
- 眼部:增加白内障和青光眼风险
-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消化系统:胃炎、胃溃疡、消化道出血
- 血液系统:白细胞增多
- 骨骼和肌肉: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
- 内分泌和代谢:糖耐量受损、糖尿病
- 神经精神症状:睡眠紊乱、谵妄、情绪不稳
应对措施包括:
-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电解质水平
- 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变化
- 预防感染,特别是真菌和病毒性感染
- 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 逐渐减量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的撤药综合征
药物相互作用
地塞米松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包括:
- 强效CYP3A4抑制剂:增加地塞米松暴露,需监测不良反应
- 强效CYP3A4诱导剂:降低地塞米松疗效,需调整剂量
- 考来烯胺:增加皮质类固醇清除率
- 抗胆碱酯酶药:可能加重肌无力
- 麻黄碱:降低地塞米松疗效
- 雌激素:可能增加地塞米松暴露
在使用地塞米松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地塞米松是一种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但其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相互作用,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