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用心理调节破解术后疼痛难题
张霞:用心理调节破解术后疼痛难题
“疼痛是身体的警钟,但如何与它和平共处才是关键。”这是美丽花园心理咨询首席心理咨询师张霞在谈到术后疼痛管理时的核心观点。作为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张霞认为,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心理调节在缓解术后疼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心理调节:从对抗到接纳
张霞指出,很多人在面对疼痛时的第一反应是逃避和抵抗,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你可能发现自己越抵抗疼痛越加剧。可是当真正专注在疼痛上时,放下抵抗疼痛的做法,换一种开放,接纳好奇的心态,疼痛的部位一开始可能会变得紧张和痉挛,渐渐的你会发现疼痛只是疼痛,对疼痛的感觉也会减轻了。”
她建议患者尝试以下心理调节方法:
深呼吸冥想
“请大家按照平常的呼吸节奏,自然的呼吸。如果疼痛让你的呼吸过于急促,你可以稍微延长呼气和吸气的时长。”张霞强调,呼吸要适度,避免过度深呼吸,特别是对于手术后的病人和孕妇。
接纳疼痛
“疼痛是难免的,疼痛使我们身体发出警告,让你在意它,注意它,保护他和安慰他。学会跟疼痛相处,然后告知疼痛是我们的一个好朋友。疼痛确实是身体的好朋友。精神上,当你真正的接纳了疼痛,你就会放松下来,身体也会随之而放松。当我们关注疼痛存在的一刻,我们会觉察到它存在的好处啊,慢慢的疼痛就可能降低或者消失掉了。总之,接纳他,理解他,跟他和平共处,而不是对抗他,排斥他,或者恐惧他。疼痛不可怕,可怕的是把疼痛啊演化为恐惧和焦虑。总之呢,疼痛是正常存在的,和疼痛和睦相处,那么疼痛自然就会减轻了。”
术前疼痛敏感性:预测与预防的关键
最新研究显示,术前疼痛敏感性(PPS)是预测术后疼痛结果的重要指标。一项发表在《英国麻醉学杂志》的研究指出,PPS与急性和慢性术后疼痛有显著相关性。该研究纳入了70项前瞻性观察研究,涉及超过8,300名患者,发现:
- 术前压力和电痛阈值较低与术后急性疼痛增加有关
- 疼痛时间总和(TSP)与急性和慢性术后疼痛都有关联
- 疼痛敏感性问卷(PSQ)仅与急性术后疼痛相关
这些发现为个性化疼痛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术前评估,医生可以识别高风险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镇痛计划,从而降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专业意见:心理干预不可或缺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手术科的陈梦指出,术后疼痛管理应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其中心理干预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张霞的观点不谋而合。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减少焦虑和恐惧,从而降低疼痛感知。”陈梦表示,对于高风险患者,除了药物治疗,还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疼痛。
综上所述,术后疼痛管理不应局限于药物治疗,心理调节同样重要。通过深呼吸冥想、接纳疼痛等心理干预手段,结合术前疼痛敏感性评估,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帮助患者更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