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如何守护你的职场权益?从传统维权到新业态创新
工会如何守护你的职场权益?从传统维权到新业态创新
2024年12月,全国总工会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10件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涉及97名环卫工人的劳动争议案件引人关注。在天津市河北区,97名环卫工人因社保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经河北区检察院支持起诉,最终获得750余万元的社会保险损失赔偿。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华全国总工会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自1925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改善劳动条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新时代背景下,工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法治化、制度化手段,为职工权益保驾护航。
创新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在劳动争议处理方面,工会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建立“一函两书”制度,即《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整改通知书》。这一制度通过工会与司法机关的协同合作,为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维权渠道。
例如,在黑龙江省延寿县,通过“法院+工会”模式,成功推动某公司主动履行定期支付伤残津贴义务,解决了长达近2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这种联动机制不仅提高了维权效率,也节约了司法资源。
改善劳动条件的务实举措
为改善户外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各地工会积极建设“工会驿站”,为环卫工人、外卖骑手等群体提供休息场所和相关服务。以常熟市为例,截至2024年3月,全市共建成159家工会驿站,其中2家获评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这些驿站按照“十有标准”完善设施设备,部分站点还增设了电瓶车充电桩、换电箱等设施,充分满足户外劳动者的实际需求。
应对新就业形态挑战
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这一新课题,工会积极探索创新举措。2024年3月,人社部印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等系列文件,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适用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必要休息时间,并完善维权渠道和纠纷化解机制。
平台企业积极响应政策要求,例如,美团已在多个城市落地试点方案,结合订单峰谷及骑手配送状态,对骑手推送“防疲劳”提示并实施派单干预。饿了么则在全国多地试点当骑手连续工作一定时长后发出疲劳提示,并在上海成立蓝骑士争议调解中心,实现“一站式”矛盾化解。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的同时,也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通过与企业建立沟通协商机制,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用工,引导劳动者依法合理维权。例如,饿了么与骑手签订行业首份全网集体合同,覆盖300余万名骑手,充分回应了骑手关注的劳动保护、保险福利等问题。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全国总工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法治化、制度化手段,为职工权益保驾护航。从传统的劳动争议处理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会始终站在维护职工权益的第一线,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