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消费APP骗局曝光!教你如何避免冲动借贷
中邮消费APP骗局曝光!教你如何避免冲动借贷
近日,“中邮消费APP”被曝出存在贷款诈骗行为,受害者因急需用钱而掉入陷阱,损失惨重。警方提示,在贷款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冲动借贷。银行及正规贷款公司不会要求提前支付各种费用,要提高警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消费,以免遭受财产损失。
贷款诈骗的常见手法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其中虚假贷款类诈骗更是位居前列。诈骗分子通过网站、电话、短信、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低息贷款”“快速到账”等信息,诱骗受害人前往咨询。后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谎称可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等,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诈骗分子还常以“刷流水验资”为由,诱骗受害人将其银行卡寄出,用于转移涉案资金。
例如,2024年5月,江苏无锡男子王某在家中收到一条低息贷款的短信,王某点击其中的链接,根据操作指引下载了一款APP。王某在该贷款APP上填写个人信息注册后,便想将贷款提现至银行卡。此时该贷款APP显示银行卡有误,平台客服称贷款金额被冻结需要交解冻费。随后,王某向其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6万余元,但始终无法将贷款提现,遂意识到被骗。
冲动借贷的危害
冲动借贷不仅可能导致个人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30岁的余女士因为想买烟和槟榔,就试了试网贷。没想到,这一试就停不下来了,每天都要网贷消费,烟不离手,槟榔不离口,还经常打牌。从“月光族”变成了“月欠族”,从“冲动消费”到“无法自拔”,她一步步陷入了网贷的泥潭。为了还债,她拆东墙补西墙,四处借钱,甚至借高利贷、骗钱。家里人也因为催款电话吵得天翻地覆。近两年,她对网贷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完全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也不稳定,脾气大,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怒、烦躁、抑郁,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让她变得懒散、饮食差、失眠、早醒。
如何防范贷款诈骗
选择正规金融机构:选择信誉良好、监管严格的金融机构,避免落入不良商家的陷阱。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在签署任何借款合同时务必仔细阅读并理解所有条款内容,尤其是关于利率、还款方法、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
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在申请贷款时,应如实提供个人信息,不得提交虚假材料以免引发法律纠纷。
按期还款:严格依照借款合同约定的时间和金额还款,避免逾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寻求专业帮助:如遇到复杂的法律问题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法律援助。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要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也要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操作。
不轻信陌生来电和信息:坚持“三不”原则,即不要使用公共网络;不要点击不明链接和扫描二维码;不要轻信所谓退款、贷款验资、司法协查、商品退款、积分兑换、中奖退税等信息。
坚持“四要”:要认准官网网址;要随时关注账户变动,开通账户变动短信、微信提醒服务;要在办理电子银行转账、支付等交易时,仔细核对交易信息是否正确;要定期对手机电脑进行杀毒。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消费,避免盲目攀比和过度消费。了解网贷风险,提高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增强自控能力,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转移注意力,提高自控力,制定理财计划。
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有冲动行为、控制困难、冲动后悔、忧虑紧张等问题,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解决问题。
结语
贷款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冲动借贷。记住,贷款本来是用来解决资金问题的,但如果不合理消费和借贷,就会陷入困境,甚至无法自拔。让我们共同努力,抵御诈骗风险,营造一个安全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