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和慈禧太后》⑥ | 权力最大的女人,也有她的痛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和慈禧太后》⑥ | 权力最大的女人,也有她的痛苦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37692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5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我和慈禧太后》,作者德龄曾是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详细讲述了她贴身服侍慈禧太后期间观察到的清宫生活实录,所涉及人物包括光绪皇帝、隆裕皇后、李莲英等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通过亲历者的视角,了解真实的清朝宫廷生活。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出品
昨天,我们读到的是:御用列车经过天津站,袁世凯举行了隆重的迎驾盛典,还献上一对鹦鹉。旅途中,面对春日气息,太后会背诵古诗,看见路边美景,她会下令停车,然后下车好好欣赏一番。第一次回乡,对慈禧太后和她的御前女官们来说,看起来热闹欢喜,内心却在上演悲剧。
往日的生活,又是怎样一种生活呢?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行宫生活
奉天终于到了,慈禧太后要在这里驻跸七天。
这里的行宫,从外观上看没有太吸引人的地方,因为要比北京的宫殿逊色许多。
它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背后的历史,以及曾经与这里有过关系的人物故事。可惜的是,能讲出这些历史的人,随驾出巡的人里头大概只有李莲英和大总管庆善。
在这里,光绪皇帝尽管如同一个犯人,处于监管之下,但他用不着在太后身边伺候着,所以带着几名太监去了自己寝宫。
太后的寝宫尽管比紫禁城的寝宫小一些,但比颐和园里的要大很多。正殿有三间屋子,正中间是太后的便殿,她就在这里办公和休息。正殿前的庭院里种了许多颜色各异的丁香花,每一株都开得很绚烂。
便殿右边那间是佛殿,专门为太后一人准备。因为她对佛教非常虔诚,多年来一直供奉一樽瓷制的观音像,现在已经摆放在这里,没事的时候,她喜欢念念经。
便殿左边那间是寝室,屋子中间有一张矮小的圆桌,桌上摆放着太后喜欢的骨牌。平日,这一副骨牌摆放在颐和园某个便殿,她经常和御前女官玩“百鸟朝凤”的游戏。
这次出巡,太后并没说要带上它。可是李莲英非常机灵,想到太后到了奉天或许会想着要玩骨牌,就偷偷让人带了过来。
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刚进屋的时候,目光都集中在了骨牌上,太后也显得非常意外。她当然明白,他们是在想着法儿孝敬自己。
寝室中还有一张很大的桌子,专门准备好供太后办公用的,上面整齐摆放着笔砚、印泥、水盂,还有各种各样的纸张。
刚到这里,慈禧太后不曾表示出丝毫不满,她对这个地方似乎很满意。御前女官她们倒是有些不适应,因为在紫禁城生活久了,吃苦的精神消失殆尽,还养成了许多奢侈习惯。
奉天行宫的条件比紫禁城差很多,还不曾安装电灯。慈禧太后讨厌煤油的气味,所以,煤油灯万万是不能拿出来的,取代它用来照明的是蜡烛。
这里的蜡烛是特制的,体积非常大,点燃后放在牛角制成的灯笼里面。这些牛角灯笼非常薄,和玻璃一样透明。为了讨个吉利,蜡烛都是红色的。
整个行宫给人一种忧郁萧索的感觉,然而太后对此没有发出半句埋怨。
在本书作者德龄看来,这并非因为太后年纪大了感觉变得迟钝,而是经历的世事沧桑让她学会了忍耐。
历代皇帝的遗物
在奉天行宫里,有四座宫殿珍藏着历代帝王留下来的遗物。
按照清朝惯例,帝王死后,他生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件都要被遣送到奉天行宫保存起来。这些遗物的存在,让奉天行宫没有冷落下来,有一个品级很高的武官带着一队士兵常年驻守。
慈禧太后领着随驾人员,从第一座宫殿一路巡游过去。
第一座宫殿里面,供奉的是顺治和康熙皇帝的遗物。进去之后,太后的精神高涨起来,自动充当起解说员。她的口才本来就很好,在此情况下更是得到高水平的发挥。
第二座宫殿里面,有乾隆皇帝的收藏室。奉天宫殿所有的收藏中,数乾隆皇帝的最多,也显得最荣光。
在乾隆所有的遗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挂在墙壁正中间的一幅巨型油画,上面是乾隆皇帝的狩猎像,他器宇轩昂,雍容华贵,而他胯下的的雪狮神驹和它的主人相得益彰。
油画下方的玻璃匣子里,存放着两样比较贵重的东西,一个是乾隆皇帝经常使用的翡翠戒指,另一个是精致光洁的鼻烟壶。
除此之外,还存放着很多乐器,因为乾隆皇帝兴趣广泛,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其中以音乐造诣最高。

进入第三座宫殿后,慈禧太后的神情渐渐变了,因为这里存放的是咸丰皇帝,也就是太后自己丈夫的遗物。
在所有帝王中,咸丰皇帝的遗物比较少,因为他武功文采并不突出,并且一生沉溺于酒色。可以说,清朝的国运从他执政时期江河日下。
太后从一个玻璃匣子,走向另一个玻璃匣子,有时反复抚摸着这些匣子,给人感觉,她沉浸在自己内心的巨大悲伤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遗物不属于咸丰皇帝个人,而是他俩共同拥有的东西。
第四座宫殿里,存放的是同治皇帝,也就是慈禧太后亲生儿子的遗物。他原本有一个远大光明的前途,可惜英年早逝。
在同治皇帝的所有遗物中,太后盯着一只泥巴做成的兔子看了很久,然后命令李莲英将它取来。她轻轻拉动兔子肚子里的机关,小兔子的表情顿时生动起来,但她丝毫没有欢喜的样子。
过了很久,她终于自言自语般说道,当年咸丰皇帝总喜欢摆弄这只兔子。说完这话,她再次摆弄起那只兔子。
对于她当时的神态,书上写道:“太后的神情越来越差,脸色也越来越苍白,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尊严,她竭力忍耐着。”
有传闻说,同治皇帝的死,是慈禧太后的阴谋,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登上权力高峰。
对此,本书作者也一度将信将疑,当她亲睹了太后的失子之痛,不再相信这个传闻。
开卷有益
在奉天的那段时间,政务不是很多,闲暇时慈禧太后会主动提议出去游玩。
太后很喜欢讲述自己的见闻,每到一个地方,或者有新事情发生,她总要给身边的人讲述相关知识。
太后一向以博闻强记自傲,各地的风俗逸闻,她几乎都有所耳闻,并且能够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首先游玩的地方是狐仙塔。从她口中大家了解到,狐仙塔是妖狐用来忏悔的地方,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如果不去看看,很可能会留下终身遗憾。
大家看太后兴致颇高,不忍心拂逆,便纷纷询问关于狐仙塔的历史掌故。于是,她更加滔滔不绝地卖弄起自己的知识。
从狐仙塔回去后,太后又决定去清朝入关前经常涉猎的射圃去看看。这个射圃的历史很长,满洲还没统一时,清朝皇族就营建了它。

慈禧太后身上有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她非常喜欢探究清朝皇族崛起的历史;另一方面,她的满文知识又少得可怜,甚至可以说完全不认识。
然而,她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掌故的确知道不少,随驾人员在她的叙述下知道到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事迹,对射圃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整体而言,慈禧太后是个尚武的人,常常向身边的人灌输相关思想。到了射圃,她更是抓住这一机会,兴致勃勃地陈述起来。
她告诉身边的人,成功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在从前,一个好皇帝不仅要会处理政务,打猎骑射也一刻不能耽误,如若不然,脑子就会退化,身手也会变得迟钝。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后的陈述就像上了一堂精彩的课,让大家明白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历史。
而她自己以前并未来过这里,事先也没见过这些东西,她所知道的一切全部来自书籍,正所谓开卷有益。
这样的假期,对慈禧太后来说比较少,因此,在这样的日子里,她的脸上时常浮现笑意。
只要慈禧太后脸上带着微笑,她身边那些人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的是慈禧太后在奉天行宫的生活。到达气氛萧索的行宫,太后第一件事是瞻仰清朝历代皇帝的遗物,其中包括她丈夫和儿子的遗物。
处理政务之余,她会和御前女官玩骨牌,有时也会提出外出游玩,游玩过程中,她喜欢讲述自己的见闻,而各种知识和见闻,大都是她从书上看来的。
从奉天返回北京,旅途中又是怎样一番情形?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