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公园:广州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
越秀公园:广州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
五羊衔穗,广州城的传奇开端
在广州市越秀公园的木壳岗上,屹立着一座高10余米的石雕,它由130块花岗石精心雕琢而成,体积达53立方米。这座建成于1959年的五羊石雕,不仅是越秀公园的标志性景点,更被誉为广州城的象征。
相传在古代,广州曾遭遇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就在百姓陷入绝境之际,五位仙人骑着口衔稻穗的仙羊从天而降。仙羊将稻穗赠予广州人民,并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化为石头,永远守护着这座城市。这个美丽的传说,不仅寄托了广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
百年公园,见证广州近代史变迁
越秀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6年。那一年,广州市政府决定将越秀山辟建为公园,以纪念孙中山先生。经过数年的建设,1929年,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广州最早的综合性公园之一。
公园的建设得到了多位历史名人的支持。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朱光亲自为公园题写了“越秀公园”的匾额。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多次视察公园。其中,毛泽东主席更是七次在越秀山游泳场游泳,留下了一段佳话。
中山纪念碑:一座城市的革命记忆
在越秀公园的最高峰——越井岗上,矗立着一座高37米的纪念碑,它就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的中山纪念碑。这座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建筑,始建于1929年,历时一年完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碑采用花岗岩砌成,呈方锥形,下大上小,四坡尖顶。碑身正面镶嵌着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的遗嘱。碑座平台上四周筑有石栏杆,栏杆望柱雕刻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着“羊城”广州。
值得一提的是,纪念碑的设计者吕彦直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大师。他在31岁时就获得了南京中山陵建筑竞赛第一名,随后又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及纪念碑竞赛中夺魁。遗憾的是,这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在1929年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镇海楼:岭南第一胜景
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的镇海楼,是越秀公园内另一处重要的历史建筑。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楼阁,原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寓意雄镇海疆。楼高五层,故又称“五层楼”。1956年,镇海楼被改造为广州博物馆,成为展示广州历史文化的窗口。
明城墙:600年沧桑见证
在越秀公园内,还保留着一段长达1100多米的明代古城墙。这段城墙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城墙,历经600多年沧桑,见证了广州从明代至今的历史变迁。城墙用红砂岩条石砌成,绿琉璃瓦覆盖,墙向内,檐朝外,石湾彩釉鳌鱼带装饰,尽显岭南建筑特色。
越秀公园:广州的文化客厅
如今的越秀公园,不仅是广州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一座活生生的城市博物馆。每年春节期间,公园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如花市、庙会等,吸引着数十万游客前来参观。
漫步在越秀公园内,仿佛穿越了时空,既能感受到广州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的现代活力。作为广州的“城市客厅”,越秀公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向他们讲述着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