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磕伤后,这些错误千万别犯!
头部磕伤后,这些错误千万别犯!
据统计,每年约有3600万例跌倒事件发生,其中约800万例导致严重伤害,包括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头部受伤是所有类型事故中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
活泼好动的小孩和腿脚不便的老人都是容易头部磕伤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头部磕碰,正确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头部受伤的处理存在一些误区,这些错误的做法可能会加重伤情,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误区
立即揉搓肿块:很多人在头部受伤后会下意识地揉搓受伤部位,认为这样可以缓解疼痛。但这样做反而可能加重出血和肿胀,甚至导致皮下血肿。
立即热敷:热敷会扩张血管,增加出血和肿胀的程度。正确的做法是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进行冷敷,之后再视情况热敷。
忽视观察:有些人在头部受伤后,如果没有立即出现严重的症状,就认为没事了。其实,有些严重的颅内损伤可能有延迟发作的症状,需要密切观察24-48小时。
随意用药:有些人会自行服用止痛药或活血化瘀的药物,这可能会掩盖症状或加重出血,不利于医生准确判断伤情。
不恰当的破伤风预防:很多人认为头部受伤后一定要注射破伤风针,其实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针要根据伤口情况和既往接种史来决定。如果伤口较深且污染严重,同时既往没有完成破伤风疫苗全程接种,才需要注射破伤风针。
正确处理方法
冷敷消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肿胀处,每次约15分钟,可缓解疼痛和肿胀。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放在皮肤上,以免造成冻伤。
保持观察:注意伤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人,要密切观察其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和活动能力。
避免刺激:不要按压或揉搓伤口,以免引发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如果伤口出血,要用干净的纱布或布条压迫止血,不要使用棉花或卫生纸。
正确处理伤口:如果伤口较深或有异物,不要自行处理,应立即就医。如果伤口较浅,可以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如持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务必尽快就医,以排除颅内损伤的可能。
需要立即就医的情况
意识改变:如昏迷、嗜睡、意识模糊、言语不清等。
持续头痛:特别是如果头痛越来越严重。
恶心呕吐:尤其是反复呕吐。
抽搐或痉挛:可能是颅内损伤的严重表现。
视力改变:如视力模糊、重影、视野缺损等。
平衡失调:如行走不稳、头晕、失去平衡感。
耳鼻出血:可能是颅底骨折的表现。
伤口严重:如伤口深、出血不止、有异物等。
头部受伤的处理需要格外谨慎,即使是看似轻微的磕碰,也可能暗藏风险。正确的处理方法和及时的观察对于预防严重后果至关重要。如果不确定伤情,最安全的做法是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