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助力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提速
金融科技助力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提速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慢的困境。据统计,我国中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贡献了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但其获得的信贷支持却远低于大型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向有关金融机构提供查询服务超过2.76亿次,周均访问量超百万人次,这反映出中小微企业对融资服务的巨大需求。
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小微企业资产量较轻,难以提供足够的抵押物;二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科技成果前景难以直观体现,其“预期价值”难以准确评估;三是传统的“科技报表”难以转化为金融机构认可的“财务报表”,导致信用评估困难。
为破解这一难题,金融科技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金融机构能够建立更加高效的贷款审批模型。例如,大模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数据分类、计算,有助于实现客群的精细化服务。同时,金融科技突破了传统银行客户定位的限制,能够服务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尤其是那些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长尾客群。
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支持金融科技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领域的应用。国务院发布的《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提出,要构建以信用信息为基础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强化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枢纽”功能,统一归集各类信用信息;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加工联合实验室,通过“数据不出域”等方式加强敏感数据开发应用;因地制宜开展“信易贷”专项试点,支持金融机构推出细分领域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些政策和技术创新正在取得显著成效。例如,人保财险苏州市分公司探索的“政银保”模式,自2015年以来已累计帮助10903户/次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或贷款金额248亿元。宁波的“金贝壳”产品,作为一款无抵押、无担保的普惠型金融创新产品,自2009年上市以来,已累计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2.53万户,承保贷款240.44亿元。中诚信托则通过多种产品和方式,累计为超过2亿人次个人及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放款规模超过2000亿元。
金融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贷款审批效率,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让更多企业能够获得急需的资金支持。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恒银科技董事长江浩然所建议的,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优化贷款审批机制,强化数据管理能力,加大对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智能化风控模式落地,可以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更多企业将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从而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