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助力快速补办医保结算单
互联网医院助力快速补办医保结算单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患者就医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医保结算单补办方面,互联网医院凭借其便捷高效的服务,正在改变传统的就医模式。
2020年10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其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自愿“签约”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互联网+”医保支付将采取线上、线下一致的报销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互联网+”医保支付已进入实操层面。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目前,中国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的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
在具体实践中,多地已经开始积极试水网上看病报销。例如,青岛市医保局探索在实体医院互联网医院进行医保支付的创新服务。复诊患者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青岛医保”,选择市立医院互联网医院,通过视频或图文的方式与医生进行在线咨询。线上医生在核验患者复诊身份后,开出复诊处方,经第三方处方流转服务平台将处方送给患者,患者收到短信即可选择医保定点药房,药房收到订单后,将药品连同统筹报销结算单、药事服务单送药上门,患者收到药品后,可选择医保支付,真正实现患者足不出户即可问诊、续方、购药、医保支付报销的一站式诊疗服务闭环。
在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通过“互联网+”医保资质审核,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医事服务费实时结算,药品、检查检验线下医保结算的儿科医院。截至2020年10月23日,该院通过“京医通”平台完成互联网诊疗的患者人数为4022人,9月份就诊量环比增长59.1%,外地患者占比73.1%,本地患者占比26.9%。
在上海,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互联网医院已开通医保异地在线结算,示范区三地参保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使用手机完成复诊配药和在线支付。
随着地方试点的展开,关于互联网诊疗的医保政策也在不断规范完善。例如,天津市出台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患者提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保支付病种范围。
不过,作为新生事物,随着“互联网+”医疗支付的推进,医保基金的监管压力是否会增加?如何提升监管效率?不同类型平台今后面临怎样的发展路径?这些成为外界最关心的问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傅虹桥分析称,国家医保局最近印发的“互联网+”医保新规并非将医院和第三方平台区别对待,明确了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的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医保支付实现路径。这体现了只要是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医保部门将一视同仁,促进线上、线下公平竞争,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业态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互联网医院将在医保服务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