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看科技3D扫描助力三星堆文物重生
思看科技3D扫描助力三星堆文物重生
2024年7月,三星堆遗址再次传来重大发现: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中发现了与玉石器生产加工相关的遗存,初步判断为商代中期(距今约3500至3400年)的玉石器作坊。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蜀文明的认知,也再次展示了科技在考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工作中,一家来自杭州的科技企业——思看科技,正在用其先进的3D扫描技术,为这处古老遗址的探索插上科技翅膀。
3D扫描助力文物修复
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现场,一件件出土文物往往以碎片的形式出现。传统的文物修复工作需要依靠考古学家的经验和耐心,一块块地比对、拼接。这个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因人为因素导致误差。而3D扫描技术的引入,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思看科技的3D扫描仪能够精准获取文物碎块的三维数据。这些数据被输入计算机后,通过3D虚拟拼接技术进行模拟还原。考古学家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尝试不同的拼接方案,直到找到最合适的组合。这种数字化的修复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避免了对文物本体的损伤。
虚拟修复,重塑文明碎片
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造型独特的青铜神树。其中,3号神树的修复工作就得到了思看科技的大力支持。
传统的文物修复方式主要依赖于人工测量和拍照,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全面获取文物的细节信息。而思看科技的手持式3D扫描仪则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神树各部件的三维数据。通过对69件分支分段进行逐一扫描,技术人员成功建立了1:1的三维模型。
基于这些高精度的三维模型,修复团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预拼接,制定最优的修复方案。这种虚拟修复方式不仅避免了对文物的二次损伤,还为后续的实际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3D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
3D扫描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学或其他物理手段,获取物体三维几何形状和纹理信息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发射特定波长的光或其他能量,照射到物体表面,然后根据反射或散射回来的信号,重建物体的三维模型。
具体来说,3D扫描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数据采集:使用扫描仪对物体表面进行扫描,获取物体的点云数据。点云数据是一组三维坐标点,代表物体表面的形状和纹理。
数据处理: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去噪、滤波、配准和重建等操作,以获得高质量的三维模型。
模型生成:利用处理后的点云数据,通过三角形网格或其他建模技术,生成物体的三维模型。
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思看科技的3D扫描技术不仅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更广泛的文保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从云南禄丰恐龙化石的数字化采集,到美琪大戏院的三维数字化工作,再到梧林古建筑的保护项目,思看科技的3D扫描设备都留下了身影。
通过3D扫描获取的高精度数据,不仅可以用于文物修复,还可以应用于线上展示、文化衍生品开发等多个领域。这些数字化的文物模型,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展望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3D扫描技术将在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还能够让我们以更创新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正如思看科技所秉持的理念:“万物数字化”。通过科技的力量,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瑰宝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人类文明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