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房租跌跌不休,租客房东都哭了
昆明房租跌跌不休,租客房东都哭了
昆明市的住房租赁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数据显示,昆明租金已连续11个月下跌,跌幅在二线城市中名列前茅。这场租金下跌潮不仅影响了房东的收益,也让不少租客和租赁企业陷入困境。
租金下跌:数据背后的市场寒意
根据易居研究院的数据,7月份昆明市挂牌租赁房源的平均租金为88.15元/平方米/月,环比增长5.2%,但同比下降8.7%,跌幅较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与2023年全年平均租金相比,更是下跌了7.4%。
从区域分布来看,昆明市各区租金普遍下跌。其中,黄浦区作为传统核心区,租金跌幅尤为明显。一位在昆明从事多年中介工作的业内人士透露,大部分房源租金较去年下滑10%-20%。在一些偏远区域,即使降价也难以找到租客,空置率居高不下。
市场低迷:多重因素叠加影响
租金持续下跌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经济下行和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直接影响了租赁需求。虽然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79万,比2023年多21万,但就业市场的低迷使得年轻人在租房上的预算反而减少。许多毕业生不得不降低租房预期,选择更经济实惠的房源。
其次,大量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入市,对市场租金形成压制。根据“十四五”规划,全国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70万套,截至2024年底已筹集573万套。这些房源不仅品质有保障,价格也更具优势,对市场化租赁房源形成竞争。
此外,消费降级趋势在租赁市场表现明显。以前能租好的绝不委屈自己,预算提高也要租个大house,现在像高端租赁板块的大户型,房源很多,但租客已经少了一大半。某书上,这类房源跌幅空间十分明显。以前住核心区房子的人,现在稍微搬远一点,通勤多个20分钟,压力少一大半。以前租大户型的租客,现在普遍喜欢选小一点的房子,一家人够住就行,主打性价比。
高风险经营模式:租赁企业的困境
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部分住房租赁企业的高风险经营模式暴露无遗。“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等经营模式,虽然短期内能吸引客户,但长期来看难以持续。一旦市场出现波动,这类企业往往首当其冲。
一位租赁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租金持续下跌,一些二房东盘下的房子空置率居高不下。为了尽快出租,有的二房东甚至愿意支付100%的中介费,但仍难以吸引租客。这种情况下,部分二房东不得不考虑收缩业务规模,减少房源开发,以保留现金储备。
政策应对:规范市场秩序
面对市场乱象,昆明市房地产开发与经纪协会及时发布了《昆明市住房租赁市场倡议及风险提示》,提醒租客谨慎选择租赁企业,避免一次性支付大额房租,谨慎选择“租金贷”等金融产品。
同时,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一方面,通过降准、降息、降首付等政策降低购房门槛,分流部分租赁需求;另一方面,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据统计,2024年全国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及公租房共计172万套(间),一大批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得到解决。
案例分析:房东与租客的双重困境
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房东和租客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
一位房东表示,自己名下的多套房源空置率居高不下,即使降价也难以出租。为了维持现金流,他不得不降低租金预期,甚至考虑将部分房源转售。
而对于租客来说,虽然租金下降看似有利,但市场不稳定也带来诸多风险。一些租赁企业因经营不善倒闭,导致租客和房东利益受损。因此,选择信誉良好的租赁企业和签订规范的租赁合同变得尤为重要。
未来展望:市场将如何演变?
短期内,昆明市住房租赁市场的低迷态势可能仍将持续。一方面,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在持续;另一方面,大量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持续入市也将对市场租金形成压制。
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和人口持续流入,租赁市场有望逐步回暖。同时,政府对租赁市场的规范和引导,也将为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房东而言,调整资产结构、提升房源品质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而对于租客来说,在享受租金下降红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市场风险,选择正规渠道和企业,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这场租金下跌潮,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和政府的积极引导,昆明市住房租赁市场有望逐步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