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助力航天器精准着陆:从嫦娥六号到商业登月
激光雷达助力航天器精准着陆:从嫦娥六号到商业登月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我国第四次成功实施的月面软着陆任务,也是第五次成功实施的地外天体登陆任务。在此次任务中,激光雷达技术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了探测器在复杂地形下的精准着陆。
激光雷达:航天器着陆的“慧眼”
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利用激光脉冲进行距离测量的技术。在航天器着陆过程中,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脉冲,测量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和速度,实现高精度的地形建模和障碍物识别。这种技术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时识别障碍物,增强飞行安全,特别是在GPS信号弱或不可用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高精度的定位能力。
嫦娥六号:激光雷达助力精准着陆
嫦娥六号的着陆过程堪称一场科技盛宴。在距离月面约100米的高度,探测器进入悬停阶段。此时,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和激光测距仪协同作业,对月面区域进行高精度三维成像。通过专门设计的算法,系统对成像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进行第二次着陆点遴选,最终确定安全落点。
在避障段,当探测器下降至距离月面约30米高度时,机动避障任务结束,探测器已经精确地来到了着陆点上空。此时,水平速度为零,下降速度对比前一个阶段还要略高一点。这是考虑到如果下降速度过慢,探测器自身的漂移积累误差就会加大,就可能与安全着陆点失之交臂,落在平整月面还好,如果落在坑里或者岩石上就不妙了,还有就是,降落时间过长,推进剂的消耗量会更多,不利于安全落月。因此,为了更快且精准地降落至目标着陆点,速度就要快一些。
国际应用:NASA的探索之路
在国际上,激光雷达技术同样在航天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2月,直觉机器公司的Nova-C着陆器在月球南极地区成功软着陆,这是首次无人商业登月任务。着陆器携带了NASA的导航多普勒激光雷达(NDL),该系统通过三台光学望远镜发射激光脉冲,在下降和着陆过程中高精度地测量速度、方向和高度。
技术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激光雷达技术在航天器着陆中展现出巨大优势,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在极端环境和复杂地形下,如何确保测距数据的准确性是一个重要课题。此外,如何在保证精度的同时降低能耗,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雷达将在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航天器实现精准着陆,还能够为行星表面的科学研究提供高分辨率的地形数据。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将为人类开拓太空、建立月球基地乃至火星殖民奠定坚实基础。
激光雷达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人类探索宇宙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从月球到火星,从深空探测到星际旅行,这项技术正在为人类开启全新的太空探索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