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术:从评书到真实的历史
金兀术:从评书到真实的历史
金兀术,这个名字在历史和文学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是金朝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而在评书中,他则常常以反派形象出现。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以及他在评书中的形象塑造。
历史上的金兀术
金兀术,本名完颜宗弼,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他自幼随父征战,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在金朝的军事扩张中,金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攻灭北宋和追击宋高宗的过程中建立了赫赫战功。
军事才能
金兀术的军事才能在追击宋高宗至大海的战役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金朝俘虏徽、钦二帝后,康王赵构即位,史称宋高宗。金太宗决心捕捉赵构,下令三次南下中原。金兀术得知宋军在扬州、建康驻有重兵,便避开了扬州、建康一线,从其上游的黄州、和州渡江,顺江东进,驻守建康的陈邦光被金兀术吓破了胆,未经交锋即投降了金兀术,“诣兀术投拜,兀术受之。”
建康府的失陷,使宋高宗变成了惊弓之鸟,逃往杭州。金兀术追到杭州城外,宋高宗早已逃离,守城的康允之“弃城遁去”,逃之夭夭。金兀术追到越州(今绍兴),守城的李邺投降。这时宋高宗逃到了明州(今宁波),再逃到昌国县(今定海县),为了摆脱金军,宋高宗带领少数宰执,乘大海船逃向台州、温州,在台州章安镇下船登金鳌峰散心,却看到了一首墨迹若新的题诗,疑是讽刺他的到来,他气愤地离开了章安镇,又回到海中,乘船来到温州,驻于江心寺。
金兀术军队不习水战,见到宋高宗逃入大海之中,无法追赶,只好退师北上,却不料被韩世忠截断归路,误入黄天荡死水湾,与韩世忠相持48日。这时,金兀术打听到从黄天荡到建康府,有一条废弃河道,于是下令全体士兵挖通旧河道,后来被称作芦阳池新河。金兀术通过这条河道,经建康城进入长江之中。
韩世忠使用的大海船,在长江北岸游动,金兀术使用的都是小船,无法与韩世忠的大海船战斗,相持数日无
政治贡献
金兀术在政治上也颇具影响力,曾任太师、领三省事、都元帅等职,是金国的重要人物。他在金朝的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金太宗病危后,他主导了金朝的政局。金兀术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他在军事上的表现。
评书中的金兀术
在《说岳全传》等评书中,金兀术常以反派形象出现,被描绘为岳飞的主要对手。这些文学作品中对金兀术的描写多有虚构和夸张,与历史真实存在较大差异。
形象塑造
在《说岳全传》中,金兀术被塑造为一个兼具勇气和智谋的形象。然而,实际上,在对宋朝的征讨过程中,他一直以烧杀抢劫、行为凶恶为特征,毫无任何崇高的理念。一些评论指出,书中对金兀术的描写若是真实的话,他的反派身份可能就难以立足。但也不能排除作者为了突显一个强大的角色,从而使主角的道路更为曲折、险峻,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与历史的差异
历史上的金兀术并非简单的反派角色。他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特别是在追击宋高宗至大海的战役中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他多次与南宋名将韩世忠、岳飞交战,虽然在与岳飞的对决中多次失利,但其军事才能仍不容忽视。
金兀术的历史评价
金兀术作为金国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军事上勇猛善战,屡建奇功;在政治上则颇具影响力,曾一度独掌军政大权。然而,金兀术的一生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与南宋的交锋中,他遭遇了多次挫败,尤其是在与岳飞等名将的对决中更是损失惨重。这些经历也让他对金宋两军的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结语
金兀术是金朝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勇猛善战,还深懂治国用兵之术。在评书中,他常以反派形象出现,但在现实中,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对金朝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对比历史事实与文学形象,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