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非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前景广阔:专家建议加强野生动物和植物保护领域交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非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前景广阔:专家建议加强野生动物和植物保护领域交流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6954376_121478296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期间,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奥林匹克塔就会上演具有非洲特色元素的灯光秀。灯光秀用色明艳,彰显非洲大陆特有的活力。

现实中,非洲的生物多样性令人赞叹,全球至少五分之一的已知哺乳动物、鸟类和植物物种生活在非洲。

野生动物摄影师陈见星(网名“非洲的青山”)在非洲草原工作观察拍摄野生动物十余年,他曾在书中写下这样的感触:“与动物朝夕相处,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某种程度上,你会惊奇地发现,关于生命的一切总是相通的。”


图:非洲母狮与其幼崽(资料图)。(陈见星 摄)

陈见星表示,中非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以坦桑尼亚为例,该国将几乎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开辟为野生动物和植物的保护区,其国家公园的制度和建设对中国很有借鉴意义。

坦桑尼亚第一个国家公园塞林盖蒂国家公园,成立于1951年。这个公园成立到现在切实保护了整个稀树草原生态系统,当地野生动物的数量稳步增长,比如角马的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9万余只上升到目前的150万余只。


图:角马群渡河(资料图)。(陈见星 摄)

基于长期观察,关于大象、角马、狮子、猎豹等关键物种,陈见星保存了很多动物行为研究资料,也想和国内的有关机构进行对接,将研究系统化、科学化。

他认为中国云南亚洲象保护中心对于亚洲象的保护,与坦桑尼亚关于非洲象的保护之间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双方面临同样的挑战和困难,如象群跟当地居民如何协调关系等;双方可以分享经验,促进研究人员的交流。

“野生动物保护相对直观可感;野生植物虽不言不语,但其保护同样具有紧迫性。”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任、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青锋说,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现实的需求。


图:猴面包树(资料图)。(王青锋 摄)

被誉为“生命之树”的猴面包树,是非洲一道奇观。王青锋所在的研究团队今年5月发表一项有关马达加斯加猴面包树的研究,提出需要综合考虑面包树的社会影响力,提高该树种的防护等级。

王青锋说,受城市化发展、农业发展、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了解一个国家的植物分布、生存状态非常必要且紧迫。

作为《肯尼亚植物志》的中方主编,他长期在非洲进行野生植物研究。此外,研究团队也注重与肯尼亚博物馆、当地大学开展科普活动,通过高山植物识别手册等出版物,让公众更多了解肯尼亚生态环境。

他指出,中方研究设备和经验丰富,可以与外方研究者合作,“把我们的技术和经验与他们的需求结合在一起,互惠互利。”

本文原文来自中新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