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构建“米字型”高铁网,打造区域交通枢纽
济南:构建“米字型”高铁网,打造区域交通枢纽
近日,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为济南未来15年的发展描绘了蓝图。根据规划,济南将建设成为“强新优富美高”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省会,其中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实现3小时内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群。
构建“米字型”高铁网,打造区域交通枢纽
作为全国27个国家级铁路枢纽之一,济南的高铁建设一直走在前列。目前,京沪、济青、胶济、石济、济莱、济郑6条高铁射线已建成通车,运营里程达446公里,位居全省首位。正在建设的济滨、济枣高铁,以及规划中的莱临、德商、济济高铁,将共同构成“米字型”高铁网。
“米字型”高铁网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济南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打造形成辐射周边城市的“1小时经济圈”。届时,济南东联西接、南下北上的枢纽地位将更加凸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扩建遥墙机场,提升航空枢纽能级
在航空方面,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将进行二期改扩建,建成后将拥有3条跑道,飞行等级升至4F最高等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2万吨的运输需求。工程建成后,济南机场将实现“空铁轨路”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跨黄通道建设,助力黄河北跨发展
作为黄河流域少数几个处于地上悬河段的省会城市,跨黄通道建设对济南至关重要。全市共规划34处跨黄桥隧,目前已建成18处,在建7处,密度基本达到南京、杭州等沿江城市水平。这些跨黄通道的建设,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更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
济南轨道交通二期规划的6条线路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到2027年将全部建成通车。届时,中心城区将形成环网运行格局,日均客流预测将达到170万人次。其中,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作为山东首条穿越黄河的轨道交通线路,将大大缩短黄河南北两岸的交通时间。
高速公路网持续完善
济南正加快构建“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截至2023年底,全市高速公路达18条,通车总里程828.4公里,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6位。到“十四五”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918公里,双向六车道占比80%以上,实现县县双高速。
智慧交通引领未来发展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被列为全国两个航空主导型智慧综合客运枢纽示范工程之一。通过智慧公路、智慧机场、智慧高铁等“新基建”建设,济南正逐步形成“交通为体、多元共生”的生态体系。
通过全方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济南正朝着3小时内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群的目标稳步前进。这不仅将极大提升市民出行的便利性,更为济南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