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数据统计
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数据统计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重点围绕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非遗项目开展宣传。本文聚焦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数据,展现其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文明互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经数千年探索出的关于生命、健康与疾病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文明互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医药开展疾病防治,注重增强人体自身抵抗力和修复能力,注重维护整体平衡,这使得传统医药在应对病因不明确、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物的传染病时,具有独特的功效和价值,为疾病防治提供了不一样的策略。正因如此,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上,传统医药再次发挥了自身的独特优势。除了此次疫情,传统医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千年来默默守护着中国人的健康。
目前,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传统医药类项目共计137个。2018年11月,我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相关数据见下表。
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地区 | 项目数量 |
---|---|
中直单位 | 9 |
浙江 | 9 |
北京 | 8 |
广东 | 8 |
贵州 | 8 |
其他地区 | - |
从地区分布上看,中直单位和浙江的传统医药类项目数量最多,各有9项,其次是北京、广东、贵州,各有8项。
从公布时间上看,2006、2008、2011、2014年分别入选13项、40项、36项、48项。2014年入选的数量最多,占总量约35%。
传统医药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共132人(见下表),从分布地区上看,中直单位数量最多,达到22人,西藏自治区居次,达到13人;从公布时间上看,2018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最多,为58人,占该项目国家级传承人总数的44%;从性别上看,男性118人,女性14人,占比分别为89%和11%。
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地区 | 传承人数量 |
---|---|
中直单位 | 22 |
西藏自治区 | 13 |
其他地区 | - |
从非遗保护角度,传统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员,我们应当为其传承发展营造更优环境,尤其是做好知识普及和舆论引导工作,使全社会在广泛事实的基础上建立对传统医药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让这一民族瑰宝在我们的呵护下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