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电影去消费《哪吒2》燃起文化市场哪团火?
跟着电影去消费《哪吒2》燃起文化市场哪团火?
春节档影片《哪吒2》以创纪录的票房成绩,不仅在电影市场上掀起热潮,更带动了新一波文化消费的兴起。其中,周边衍生品的热销尤为引人注目。
在上海、长沙、武汉等多个城市的潮玩商店里,哪吒系列的手办、雕像、卡牌等衍生品备受年轻人的喜爱。某知名品牌推出的盲盒产品更是出现了"线下卖断货、线上发货排到6月15日"的火热情况。在二手平台上,部分款型的潮玩产品溢价已达2至3倍。
据业内人士介绍,《哪吒2》与12个消费品牌达成合作,其中9个都是衍生品合作。随着电影持续热映,其衍生品的销售火爆情况有望持续。
"看完电影抢周边"已成为今年春节期间一道独特风景线。不少观众通过社交平台,用绘画、二次元、萌宠、手工、非遗等多种方式发布创意作品,表达电影观后感。相关话题浏览量达3.3亿次,笔记讨论100万篇。某互联网平台影视综艺业务负责人表示,普通用户基于电影观看反馈的投稿量和播放量,都较去年获得了百分百的增长。
事实上,由电影爆火而催生衍生品热卖的现象并非首次。2023年1月热映的《流浪地球2》,就有51万人参与衍生品的众筹,众筹金额高达1.1亿元。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规模正在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今年就将达到千亿级别。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相关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完善,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目前占据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主导地位的是收藏品类、玩具品类和服饰配件类,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0%、35%和20%。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高品质产品的追求,高端定制类电影衍生品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当然,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八成以上的电影收入来源于票房和植入式广告,仅有不到一成来自衍生产品。而美国、英国等市场,这一占比在5成以上。
电影衍生品不仅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纪念价值,还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消费升级和娱乐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消费者对电影衍生品的需求将更加多样化。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认为,《哪吒2》衍生品的热销说明,哪吒系列IP正从电影消费场景进入到其他不同的文化消费场景,未来有望通过更多形态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不同文化消费体验。这背后其实有着"中国元素"的大力加持。哪吒本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经典形象,经过电影的改编再造,形成了更丰满的人物形象,获得了更丰富的精神内核。这些因素延伸到社会现实中后,形成了一种情绪价值的延伸,这也成为相关衍生品能够不断被开发创作出来的关键所在。
张志安表示,过去这些年来,从花木兰到悟空再到哪吒,中国IP已经呈现出这方面的巨大潜力,深厚的文化积累正不断为创造性的转化能力提供土壤,不断为文商旅体发展的一体化提供助力。而哪吒系列衍生品的火爆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业者或许可以尝试从融合叙事的角度发力,通过抓住人们的情感需求和价值共鸣,来不断拓展场景消费的可能性。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崔丽丽认为,哪咤系列衍生品的成功,毫无疑问地延长了电影《哪吒2》的商业价值。从电影,到动漫和IP的打造,再到潮玩、餐饮、服饰、家居等各行业的渗透,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拓展和深化的机会。链条的不断延长,也将把电影的商业价值周期拉长。这也是当下拓展文旅消费场景的一个可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