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带着压岁钱,离家出走了?”
“儿子带着压岁钱,离家出走了?”
又是一年春节到,对孩子来说,最期待的可能就是压岁钱了。但是家长们就比较头疼了:让他们自己拿着,怕乱花钱;如果强硬要过来,孩子又不乐意......每年关于压岁钱的话题,总能引发很多家长的讨论。
压岁钱究竟归谁管?
这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收到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钱的归属问题总能引发一波热议。有网友直言,因为压岁钱的问题,还和孩子爸爸吵了一架。还有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压岁钱,都想离家出走了......
甚至有孩子和父母因此对簿公堂——
那么,孩子的压岁钱到底应该归谁?谁有权支配?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法律上早就有规定了:
- 八周岁前由家长代管
- 八周岁后应协商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依法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但实施重大、复杂的民事法律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拿压岁钱买书籍、文具、零食等。但如果用来游戏充值、打赏主播,则属于不符合其年龄智力的行为,需要征得家长同意或者追认,如家长不愿意,那么这些行为从法律上来说是无效的,如游戏充值,家长可以要求网络平台把钱返还。
那么家长能将孩子的压岁钱据为己有吗?
根据《民法典》第三十五条规定,“监护人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家长可以将压岁钱花在孩子身上,例如交学费、买衣服、报补习班。但不能用于家长自身消费,例如包成红包转送他人、请客吃饭等。
“替孩子保管”压岁钱?可能就抹杀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机会
哈佛教授戴维·哈金斯说:从孩子一生幸福的角度考虑,学习一些财务理财知识,比学习高等数学,甚至所谓的数学思维更有益。
而压岁钱无疑是很好的财商启蒙工具——
- 压岁钱是一笔输得起的钱,没有哪个家庭离开了压岁钱就运转不灵;
- 压岁钱也会是一笔赢得潇洒的钱,掌握了粗浅的理财知识之后,孩子们能够真切地见识钱生钱的魅力;
- 压岁钱更是一笔启发孩子进入财务思维的钱,这是任何现代人都应该拥有的思维。
一位心理学爸爸就曾分享过自己处理孩子压岁钱的方式,不但锻炼了孩子的财商,还培养了孩子做公益的爱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在孩子7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把压岁钱都给到孩子自己保管了,但前提是,孩子未来一年的零花钱都要从里面支取,还要他为自己的消费写个计划。
在这样的要求下,孩子就开始了自己“掌管财政大权”的生活,结果由于对消费没有明确的认知,即使有消费计划,一年未过半,压岁钱就只剩下13元了。
这时候,有家长是不是就要说:“看,钱就是不能给孩子保管,他们哪能有什么计划呢,还不是很快就花完了。”
但这位爸爸并没有批评、打击孩子,反而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他对孩子说:“如果你兜里的13块钱能保存一周,我给你一块钱利息。”
孩子立马答应下来。
经历过充满诱惑又难熬的一周,他成功拿到了一块钱利息,这让他十分有成就感,并且后面坚持了1个月1分钱不花,赚到了4块钱利息。
不过,这样的利息比较少,还是很难让孩子长时间坚持。于是很快,这位爸爸又有了新的办法。
他鼓励孩子把自己已经玩过的、不用的玩具整理起来,通过转卖的方式赚零花钱。
于是好几个周末,孩子整理了自己的各种玩具,抽空去外面摆摊,这位爸爸帮忙做了个牌子,上面写着“每出售一个二手玩具将有1块钱捐给山区孩子”。
这样义卖的方式引来了很多路人的赞许,玩具很快就被一扫而光,加上一些爱心家长的捐款,一共收获了上千元。
孩子为了不辜负热心人的爱心,只给自己留下100块,剩下的全部都捐给了山区孩子。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这个孩子感到的充实和兴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对金钱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掌握了如何利用劳动更高效率并且合理地赚钱的技能!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管理金钱,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管理人生的必经之路。
学会跟钱打交道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压岁钱就是这堂课最好的契机。
它不仅培养了孩子财富观、价值观,还可能决定着他一生幸福与否。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金钱观呢?不如先从以下几点做起:
- 让孩子从小客观认知金钱,拥有自己的账户。
随着网络支付的普及,现在的很多孩子可能连人民币都不认识,对于金钱更加没有概念。
“钱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钱是从手机里刷出来的。”
“钱是从银行卡里取出来的。”
所以金钱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孩子独自去购物、自己做消费规划,让他们了解金钱的价值和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耐心告诉孩子:劳动才能创造财富。金钱是通过辛苦劳动换来的,是付出辛苦劳动后的报酬。
- 建立孩子理财的概念,培养驾驭财富的信心。
欧美畅销的财富启蒙读物《小狗钱钱》中提到:即使是孩子,只要有人教他们,他们也能学会投资,掌握财富的密码。
广东有一个爸爸为了让儿子明白一些基础投资概念,就让儿子把1万压岁钱投资自己的公司。
父子俩非常正式地签订了一个协议,爸爸承诺每年年底按照10%的利息分红。
连孩子都觉得,这种方式比单纯存银行还有意义。
有些家长会疑惑,如果亏了怎么办?为什么不选择更稳健的储蓄?
其实,比起偶有小亏,让孩子从小能建立驾驭财富的信心,掌握理财的渠道显然更重要!
- 给孩子有限的花钱自由权,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富。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人一起出去旅行,妈妈为了培养女儿的金钱观,给了100块,告诉女儿这就是她的钱,她可以自己做主,想买什么都可以。
但是只有这100块,花完就没有了。
女儿特别开心,很小心的就把100块珍藏起来了。
进到一家玩具店的时候,特别激动,学着看价签,尝试着看自己买不买得起。
结果结账的时候只买了很小的三件东西,合起来不到十块钱。
妈妈表示非常惊讶,没想到孩子只花了这么小一部分。
后来这名妈妈才发现,让孩子自己去结账,亲身感受钱越花越少的过程,可以让孩子在心里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钱是越花越少的,要学会珍惜,并且用在该用的地方。
- 让孩子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真正理解财富的价值。
金钱虽然非常重要,但并不能换来你想要的所有东西,金钱换不来真正的亲情、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友情、年轻的身体。
巴菲特曾说:金钱很有用,但它买不了两样东西:时间和爱。当人们试图通过金钱来照顾孩子时,而不是用时间来陪伴时,接下来的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无论我赚了多少钱,都要回报社会”,对他而言,这才是金钱的最大价值。
在这个春节,不要再用“对钱没有概念”这种话来“没收”孩子的压岁钱了,正是因为他没有概念,父母才必须教会他用钱有度。
在这个遍地是金子,同样也遍地是坑的时代,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财富、创造财富、管理财富,他才不会错过未来人生里的真正“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