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国名将邓艾:从放牛娃到灭蜀英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国名将邓艾:从放牛娃到灭蜀英雄

引用
国家人文历史
11
来源
1.
https://www.gjrwls.com/military/20241129/1047232056758632448.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08A0AHLB00
3.
https://www.sohu.com/a/761489567_121249650
4.
http://m.3233.cn/n/ss77-177783.html
5.
http://m.3233.cn/n/0m45-188409.html
6.
http://m.3233.cn/n/05sj-188414.html
7.
https://www.taptap.cn/moment/515547191163487288
8.
https://news.hubeidaily.net/mobile/c_2633543.html
9.
https://td.fyun.cc/detail/a4761f939683a343809feb0c6027d4a274f2148a.html
10.
https://m.qidian.com/book/1037207057.html
11.
https://www.qulishi.com/news/v633715.html

公元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其中邓艾率领的三万多人部队,选择了最为艰险的阴平小道。这条道路穿越七百里无人区,沿途悬崖峭壁,地势险峻。邓艾亲自带头,身裹毛毡滚下陡坡,士兵们则攀木缘崖,鱼贯而进。经过艰苦卓绝的行军,邓艾部队终于到达江由,然而此时兵力已不足三五千人。

面对这支疲惫之师,江由守将马邈却选择了投降。这一意外之喜让邓艾的部队得以补充给养和战马,重新焕发生机。随后,邓艾大军进攻绵竹,蜀汉后主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军抵挡。

然而,诸葛瞻在关键时刻做出了致命的错误决策。随军的尚书郎黄崇多次建议占据险要地势固守,但诸葛瞻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与邓艾军硬碰硬。结果,诸葛瞻父子战死沙场,绵竹失守。

绵竹的失守对蜀汉造成了巨大的震动。诸葛瞻在成都有很高的声誉,他的战死让蜀汉军民失去了信心。同时,姜维的主力部队被钟会的十余万大军牵制在剑阁,无法回援。成都城内虽然还有三万守军,但在绵竹失守后,百姓纷纷逃亡,朝中大臣也失去了拥护刘禅的决心。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谯周劝刘禅投降,刘禅最终选择向邓艾投降。此时,蜀汉的总兵力仍有十万二千人,其中姜维手中有四五万人,其他地方守军两万多人。成都城内也有三万守军,但面对邓艾的几千人,却选择了不战而降,这充分说明了蜀汉内部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绵竹之战之所以成为蜀汉灭亡的关键,不仅在于兵力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摧毁了蜀汉军民的信心。诸葛瞻的战死让蜀汉失去了精神支柱,而邓艾的奇袭成功则让蜀汉人看到了魏军的可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蜀汉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

回顾蜀汉的灭亡过程,绵竹之战无疑是最重要的转折点。虽然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等战役都对蜀汉造成了重大损失,但蜀汉还能维持一段时间。只有绵竹之战,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揭示了政治腐败和决策失误对国家命运的巨大影响。

01

从放牛娃到将军

邓艾,字士载,生于东汉末年的一个寒门家庭。由于家境贫寒,邓艾自幼失去父母,由祖母抚养成人。他聪明好学,尤其擅长书法和算术。然而,由于出身低微,邓艾在社会上并无立足之地。

尽管出身卑微,但邓艾凭借其才华和勤奋,逐渐在曹魏政权中崭露头角。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开始担任一些低级军官职务。在与东吴的边境冲突中,邓艾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赢得了同僚的尊重。

02

骆谷之役:初露锋芒

正始五年(244年),曹爽在李胜等人的鼓动下,决定伐蜀以建立军功。他西至长安,大发兵卒六七万人,合夏侯玄雍凉之兵,已达步骑十余万之众。司马懿当时正在淮南主持屯田修渠,听闻曹爽要伐蜀,连忙派人劝阻,但曹爽哪里会听。为防止司马懿继续阻挠,曹爽还特意征调司马懿次子司马昭为征蜀将军,随夏侯玄从征。而曹真的昔日部下、前将军郭淮也被调来督诸军为先锋。

从长安出兵征蜀,自东向西有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四条路线可供选择。鉴于曹真走子午道无功而返的先例,曹爽排除了子午道。陈仓道因阳平关易守难攻也被放弃。最终,曹爽选择了更靠东的傥骆道。这条路线虽然看起来较短,但山路险峻,曲曲折折,通行条件较差。

蜀汉方面,蒋琬因“东下之议”被否决后,已从汉中撤至涪县。此时的汉中防守薄弱,但蜀军采取了明智的防守策略。他们没有在险要处固守,而是采取了“听敌入平”的策略,即让敌军深入平原地带后再进行反击。这一策略充分利用了蜀军在山地作战的优势,避免了在险要处与敌军硬碰硬。

面对蜀军的防守策略,曹魏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因地形不利,始终无法发挥优势。加之粮草供应困难,士气逐渐低落。最终,曹爽在司马懿的劝说下被迫撤军。骆谷之役虽然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但邓艾在此次战役中的表现令人瞩目。他提出的“实兵诸围”策略,即分散兵力围困蜀军据点,等待时机进行决战,显示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

03

伐蜀之战:奇袭定乾坤

景元四年(263年),魏国再次发动对蜀汉的战争。这次,邓艾被任命为征西将军,与钟会、诸葛绪共同指挥伐蜀大军。魏军兵分三路:钟会率主力从斜谷道进攻汉中,诸葛绪从武都进攻建威,而邓艾则率领三万多人,选择了最为艰险的阴平小道。

阴平小道是一条穿越七百里无人区的险路,沿途悬崖峭壁,地势险峻。邓艾亲自带头,身裹毛毡滚下陡坡,士兵们则攀木缘崖,鱼贯而进。经过艰苦卓绝的行军,邓艾部队终于到达江由,然而此时兵力已不足三五千人。

面对这支疲惫之师,江由守将马邈却选择了投降。这一意外之喜让邓艾的部队得以补充给养和战马,重新焕发生机。随后,邓艾大军进攻绵竹,蜀汉后主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军抵挡。

然而,诸葛瞻在关键时刻做出了致命的错误决策。随军的尚书郎黄崇多次建议占据险要地势固守,但诸葛瞻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与邓艾军硬碰硬。结果,诸葛瞻父子战死沙场,绵竹失守。

绵竹的失守对蜀汉造成了巨大的震动。诸葛瞻在成都有很高的声誉,他的战死让蜀汉军民失去了信心。同时,姜维的主力部队被钟会的十余万大军牵制在剑阁,无法回援。成都城内虽然还有三万守军,但在绵竹失守后,百姓纷纷逃亡,朝中大臣也失去了拥护刘禅的决心。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谯周劝刘禅投降,刘禅最终选择向邓艾投降。此时,蜀汉的总兵力仍有十万二千人,其中姜维手中有四五万人,其他地方守军两万多人。成都城内也有三万守军,但面对邓艾的几千人,却选择了不战而降,这充分说明了蜀汉内部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04

成功的关键因素

邓艾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军事才能、决策能力和个人品质的综合体现。

  1. 军事才能出众:在骆谷之役中,他提出的“实兵诸围”策略显示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在伐蜀之战中,他敢于冒险,选择最艰难的阴平小道,体现了其卓越的战略眼光。

  2. 决策果断:在江由守将投降后,邓艾迅速补充给养和战马,重新部署兵力,展现了其果断的决策能力。

  3. 勇于冒险:阴平小道的奇袭行动充分展示了邓艾的冒险精神。他愿意承担风险,采取非常规战术,最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

  4. 政治智慧:在处理战俘和降将问题上,邓艾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智慧,赢得了人心。

05

历史地位与影响

邓艾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放牛娃的身份出发,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最终成为曹魏的大将。他的成功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也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历史特点。

然而,邓艾的成功也引起了他人的嫉妒和忌惮。在司马昭掌权后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邓艾被陷害而死。尽管如此,他的军事成就和历史地位不容置疑。他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更为曹魏的统一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邓艾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才能和智慧,还需要懂得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他的经历至今仍被传颂,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