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高手必学:章法布局的五大技巧
书法高手必学:章法布局的五大技巧
书法创作中,除了遵循基本的章法布局原则外,掌握一些实用技巧可以让作品更具个性和艺术魅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书法章法布局中的五大技巧,包括疏密布局、墨色变化、字组布局、空间利用和节奏感创造,帮助您在创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技巧,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疏密布局技巧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是疏密布局技巧的典型写照。整个章法布局中,疏密关系的巧妙运用可以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字的间距或者笔画的密集程度来实现。在布局内部通过将部分区域字写得紧凑密集,对笔画进行紧凑安排,形成所谓的“密”区;而另一些区域则字间距增大,或者笔画舒展形成的相对疏松空间,即“疏”区。例如在一幅行书作品中,联绵的字组周围偶尔安排几个相对宽松独立的字,就能产生疏密对比。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调整字体大小来参与疏密布局,大字容易使人感觉充实、厚重、占据空间大,即为“密”的一种表现。小字则显得轻盈、灵动,给人空间较多之感,从而形成“疏”的感觉。这种技巧也时常应用于整篇作品的宏观布局之中。比如在一些扇面书法创作中,如果扇面上半部分写得比较紧密,下半部分布白较多或者字间距变大,就会产生疏密不同的独特美感。通过巧妙安排与控制疏密的相生相依关系,可以让书法作品的观赏价值大大增加。
像赵孟頫的书法在讲究笔画匀称连贯的同时,在章法布局上也体现出自然的疏密节奏感。
墨色变化技巧
墨色变化是能为书法作品增色添彩的一种技巧。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墨色并非单一不变的。
首先浓墨可以用于体现凝重、厚实的书法风格。在创作大字作品或者为了在作品中突出某些重要部分时,浓墨就像是舞台灯光下的主角,非常吸引眼球。例如在一些书法展上,不少以凝重雄浑风格见长的书法家会选择浓厚饱满的墨色来书写大字径的作品。
其次,淡墨则能够传达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当淡墨运用恰当时,如同山间的薄雾般给作品带来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感觉,在一些表现高雅意境或者婉约风格的书法创作中淡墨常常被使用。
再者是焦墨,焦墨比较干涩浓稠,其线条苍劲有力,可以用于表现古朴、苍凉的艺术感,就像经历岁月侵蚀后留下的痕迹那样充满历史厚重感。
还有一种就是燥润相兼的墨法,在一幅作品中,将干燥粗糙的少墨区与湿润饱满的墨色区域搭配在一起,能够显示出书法作品的层次感与节奏感。众多书法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大量运用这种墨色变化技巧,像王铎的行草书作品,他能在一幅作品里熟练地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墨色由浓到淡、从湿到干再到润,就像音乐的旋律在流淌、在跳跃,使欣赏者感受到一种大气磅礴而又充满韵律变化的艺术美。
字组布局技巧
字组布局能为书法节奏的营造与气势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所谓字组,是在自然书写过程中形成的一组有连贯意趣的字的集合。在创作时不能机械离散地书写每个字,而是要有意识地构建字组关系。
在行书和草书中,字组的连贯性主要体现在笔画的连接或者意态的顺承。如“中流击水”这几个字,书写者可能不单纯地只写“中”字断开再写“流”字这样孤立的写法,可能会将“中”字的末笔与“流”字的首笔以连笔或者意连的方式写成字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打破单个字之间生硬的分隔,使书写更富有流动性,让观赏者在视觉上感受到如行云流水般的书写状态。
同时字组的大小、长短、宽窄变化也是技巧性饱含之处。有时候为了营造跌宕起伏的气势,在书写一组较长的字组后突然紧跟一个短字组,或者是宽大的字组之后出现窄小紧凑的字组等,在对比中营造出书法的艺术张力和韵律节奏感。在一些优秀的行草书作品里,字组的存在如同交响乐团中的不同乐器组相互配合,用不同形态和韵律的变化演绎出精彩的篇章。
空间利用技巧
书法中的空间利用包含多个层次,除了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进行有效的留白空间安排外,还包括对字体内部空间以及作品整体画面空间的把握。
在字体内部部空间,就会体现出空灵、舒朗的韵味。对于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创新性地调整字间距或者字的排列方向可以改变空间感受。行间空间则应当兼顾作品整体的气滞与畅通,既不能让行间距过小致使阅读困难,又不能因过大而破坏行气的连贯性。
而在整个作品画面的角度上,可以利用纸张的形状、布局方向以及不同实体部分与空白部分所占比例等方式来施展空间利用技巧。例如,将书法内容与纸张的上、下、左、右边界产生不同关系,在中堂形式的作品中,如果正文布局偏上,下面留下大片空白加以印章点缀,就会以空间布局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画面关系与艺术风格。或者依据纸张形状创作异形字,如扇形纸面上创作适配扇形空间的书法作品,通过延伸、变形字体或者调整文字排列方向等方式最大程度占据和利用空间的同时保持美感与作品整体立意等,都是对空间利用技巧的体现。
节奏感创造技巧
书法作品如同音乐作品一样需要有节奏感。创造书法节奏感可以通过笔画的粗细变化、字间距的大小调整以及书写速度的快慢控制等因素协同来实现。
从笔画的粗细方面看,粗细相间就像音乐中的强音与弱音交替。粗壮的笔画,强而有厚重感,可以视为节奏中的重拍;纤细的笔画,轻盈而空灵,视作弱拍。当书写者将粗笔画与细笔画在作品合理布局时,就如同谱写一段节奏美妙的旋律,如柳公权《玄秘塔碑》中部分笔画粗细变化鲜明。
字间距方面,大小不同的字间距能让观赏者产生视觉节奏变化。紧密的字间距犹如用快板打出的节奏,急促而欢快;较大的字间距像是慢板,舒缓而沉稳。例如在一些抒情性强的书法作品中,可能会在紧凑字组之后偶尔出现几个宽松字间距的字,来体现情绪的张弛。
另外,书写速度也是影响节奏的重要因素,书写速度快时往往笔画之间的连接连贯性增强、线条呈现出流畅飘逸感,这类似于音乐中的快速乐章部分。书写速度慢时,笔画一笔一顿,凝重认真,同样构成了节奏中的慢乐章部分。例如写楷书的速度就相对方正缓慢,行书和草书速度可相对较快,但在行书草书中又会依据情绪或者篇章需要而变化速度。像怀素《自叙帖》既有快速飞动之处如疾风骤雨,也有缓笔沉稳之地如渊渟岳峙,多种节奏因素融合交叉,从而让书法作品宛如一段抑扬顿挫、节奏丰富的音乐般可观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