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运动康复指导:13种科学锻炼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运动康复指导:13种科学锻炼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科学合理的运动康复训练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本文将为您介绍13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运动康复方法,帮助您在家中就能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压迫马尾神经、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长时间的坐位工作容易诱发此病。办公室用电脑时多采用前倾耸肩、含胸坐姿,再之双手前伸以及伏案等姿势,使脊柱的负担加重。其他有害的坐姿还包括靠着椅背仰躺、趴着睡觉,长期在不良姿势下工作的结果就是脊柱包括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加速,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发生的潜在风险因素。
运动康复重点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运动康复的重点在于加强腰背肌张力的功能性练习,改变和纠正异常力线,增强韧带弹性,活动椎间关节,维持脊柱正常形态。可以采用以下运动方法。
1. 半俯卧撑
俯卧位,双手置于肩部两侧,掌心向下,全身放松。以两髋部为支点,双上肢逐渐用力撑起身体上部,使腰脊柱后伸。待双臂完全伸直后略停片刻,然后松臂撤力,使身体回落,恢复至准备姿势。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腰痛较剧者禁用。
2. 弓虫伸腰
俯卧屈膝位,两臂前伸,掌心向下,全身放松。两臂沿床面后移,肘关节屈曲,以肘膝部为支点,肩髋部为轴,支撑起身体,同时屈膝屈髋至极限,使臀部后坐,腰部后弓。略停片刻后,使身体重心前移,腰部向下,双肘臂沿床面前移,使脊柱从腰到背、颈依次伸展,身体回落恢复预备姿势。
3. 直腿抬高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全身放松。单侧下肢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缓缓抬起,当抬高至最大限度时,稳定片刻,然后缓慢下落,恢复至准备姿势。可单侧肢体操作,也可双侧交替操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急性腰扭伤、腰椎滑膜嵌顿者慎用。
4. 垫拳摆髋
仰卧位,屈膝屈髋,两腿并拢。双足掌着于床面,双手握拳置于腰部脊柱两侧(拳背朝上,食指、中指、无名指掌指关节背侧与腰旁肌肉外缘相接触)。
双下肢主动发力进行左右摆动,使垫于腰部两侧的双拳对腰部及局部穴位形成局部性按压刺激,在摆动的过程中可根据需要上下移动双拳,调整刺激的部位。本法也可单侧使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急性腰扭伤者禁用。
5. 伸髋舒腰
仰卧位,一侧上肢屈肘抬肩将小臂置于枕后部,另一侧手臂伸直,双下肢伸直放松。将置于头后小臂同侧的下肢屈髋屈膝,外展外旋髋关节至最大限度时伸髋伸膝,然后再屈髋屈膝并略内旋髋关节,使髋关节得到圆周式运转。可两侧交替操作,也可单独侧操作。髋关节疼痛较剧、急性腰扭伤、损伤者慎用。
6. 侧方击拳
仰卧位(以向右方击拳为例),右上肢伸直置于体侧,右下肢伸直放松,左上肢屈肘握拳,左下肢屈髋屈膝,足掌置于床面。
左拳经体侧向身体的右侧击出,击拳的同时要带动身体向右侧扭转,左足则踏床助力,当拳势击尽,略停片刻,然后身体左转,顺势收回击出的左拳,恢复预备姿势。右侧同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急性腰扭伤等禁用。
7. 撑体震腰
仰卧位,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双下肢屈髋屈膝,足掌置于床面。双侧手臂微用力上撑,使腰臀部离开床面,略停片刻,放松腰臀部,使其自然落于床面,以震荡腰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急性腰扭伤等禁用。
8. 飞燕点水
俯卧位,两臂平放于身体两侧,双下肢伸直。以腹部为支撑点,双下肢尽力后伸的同时,头与身体上半部尽力上抬,像燕子点水样,俗称"两头翘"。本动作可反复操作数次。因难度较大,应酌情练习。腰痛较剧、腰部活动受限者禁用。
患者可根据身体状况及病情的需要,选择以上动作进行锻炼,每个术式动作做4次、8次或16次,亦可选择适于自己的术式反复为之。每日锻炼1~2次,每次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9. 坐位腰背伸展
坐位,挺直腰部,双臂于体侧屈肘90°,握拳,双肩后展。
10. 深呼吸
该方法需结合胸肌牵伸和腰背伸展。坐位,挺腰,双手十指交叉放于枕后部,双肩后展,深吸气,还原后呼气,重复数次。
11. 俯卧位腰背伸展
俯卧位,胸腹部上软垫,头向后伸,同时双手后上举。
12. 改善腰伸肌和臀大肌功能的训练
患者跪位,双手撑于床面,一侧下肢保持膝跪位,另一下肢于屈膝状态下抬髋,左右交替进行。
13. 等长牵伸腹肌
仰卧位,双下肢并拢,足背绷直,双下肢离开床面屈髋,双膝屈曲成90°双手交叉放于腹部,头向上抬起。
注意事项
- 运动康复应在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
- 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 注意运动姿势的正确性,避免错误动作导致病情加重。
- 如在运动过程中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本文内容参考自《白领常见病运动康复指南》一书,由中科数媒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