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如何控制体重:从阴阳平衡到五脏六腑调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如何控制体重:从阴阳平衡到五脏六腑调理

引用
1
来源
1.
http://web.tccf.org.tw/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193&blogId=1

中医医学是一门历史悠远的传统医学,其理论体系形成于两千多年前,涵盖了阴阳平衡、五行生克、气血循环等核心概念。这些理论不仅解释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还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体重控制。

阴阳平衡

中医的阴阳学说源自古代哲学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存在阴阳两种相对状态。从天文角度看,太阳为阳,月亮为阴;从地理角度看,火山为阳,冰川为阴;从人体角度看,男性为阳,女性为阴。在体重控制方面,食欲增加为阳,食欲减少为阴。要合理控制体重,首先要实现身体的阴阳平衡。

  • 食欲旺盛、饮食正常、体能充沛是健康的表现。
  • 食欲旺盛但身体消瘦,可能有糖尿病(中医称为“阴虚”)。
  • 食欲正常但体重下降,可能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称为“阳亢”)。
  • 食欲减退、胃寒怕冷,可能有慢性病(中医称为“阳虚”)。

调阴阳的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阴虚”体质,建议补充枸杞、山药、石斛等滋阴食材。
  • “阳亢”体质,建议补充何首乌、大黄等清热食材。
  • “阳虚”体质,建议补充羊肉、生姜等温热食材。

五脏六腑与体重控制

中医将人体器官分为五脏六腑,其中“肝”不仅指肝脏,还包括胆、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中医的“肝火旺”泛指各种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如情绪烦躁、头痛、面红耳赤等。这些症状并不等同于西医的“急性肝炎”。

减重与脂肪肝预防

控制体重首先要了解身体重量的组成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评估肥胖的标准,建议BMI保持在18到24之间。中医控制体重强调减少体内多余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脂肪肝(中医称为“肝痞”)是肝脏内脂肪堆积超过5%的情况,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脂肪肝是由于肝失疏泄,痰湿淤积所致,属于“肝胆湿热”体质。去除肝胆湿热需要使用苦寒药材,但长期使用会损伤脾胃阳气。因此,治疗时应先调养脾胃,如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脾胃的运化功能与体重控制密切相关。脾胃功能正常,体重才能维持正常。脾胃失调会导致暴饮暴食,形成“痰湿体质”,导致体重增加。建议多吃山楂、荷叶等去油解腻的食物。

舌诊判断脾胃健康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方法,其中“望诊”通过观察舌象来判断体质。舌质、舌苔和舌体形状都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 正常舌象:薄白苔,大小干湿适中,舌质淡粉色。
  • 白滑苔:表示体内虚冷,建议多吃紫苏、胡椒等健脾暖胃食材。
  • 齿痕舌:表示体内湿盛,建议选用陈皮、白术等化痰排湿药材。

生活方式与体重控制

中医强调良好的作息习惯对控制体重的重要性。《黄帝内经》指出,凌晨1-3点是肝经当令的时间,此时的优质睡眠有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

食疗与穴位按摩

中医推荐食用绿色食物来养肝,如花椰菜、菠菜等。同时,按摩肝经穴位如“大敦穴”也有助于调节肝功能。睡前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该穴位20分钟,配合丹参、红花等中药材,可以达到养肝的效果。

中医控制体重注重个体化调理,需要综合考虑体质、阴阳气血和五脏六腑的状况。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和养生方法,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身体健康和体重均衡的目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