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飞机拆解项目:环保新纪元
我国首个飞机拆解项目:环保新纪元
2024年8月29日,四川成都的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迎来首架飞机拆解回收利用业务,这标志着我国首个飞机拆解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航空产业链末端领域的空白,更开启了航空产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全球领先的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选择在成都建立这一服务中心,充分体现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服务中心自今年1月正式投运以来,已先后获得中国民航局、欧洲航空安全局等多个权威机构的维修许可证,可开展A320和A330机型的停放存储、维修和拆解回收业务。此外,欧航航材成都公司也取得了ASA100资质,为项目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次首架飞机拆解回收业务的开展,标志着服务中心核心业务的正式启动。该项目将由服务中心与空中客车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ACRI)以及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HRC)合作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江苏亨睿作为碳纤维复材回收再利用的合作伙伴,将负责回收利用该飞机的碳纤维复材。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是飞机拆解行业的一大技术难题。江苏亨睿通过创新技术成功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效分解和再利用,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飞机拆解回收领域,将不断提高飞机材料的回收利用率至90%以上。相比之下,世界其他地区的回收率仅在60%-70%之间。
空中客车全球执行副总裁、空客中国首席执行官徐岗表示,飞机拆解回收行业中,拆解回收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在欧洲,这一比例已达到约90%,而在中国,该项目致力于实现更高的回收率。服务中心需要整个生态链的支持,通过不断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各合作伙伴构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培育更加成熟、更为优化的飞机资产处置生态系统。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废旧飞机处理难题,还大幅降低了填埋处理的废弃物比例至5%以下,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同时,通过将拆解的航材部件回流至航空业继续使用,可以有效降低飞机运营成本。经过特定方式拆卸的机体部分将最大程度地进行回收利用,降低该类业务对环境的影响。
服务中心将利用全球领先的拆解技术流程和上下游联动,背靠空中客车全球供应链网络,实现绿色环保拆解,以远超行业水平的回收利用率回收高质量材料,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飞机拆解回收作为服务中心的核心业务之一,不仅是空中客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探索,也是顺应中国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号召的举措。
该项目的启动对构建绿色航空循环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空客作为行业“链主”,正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携手江苏亨睿等环保回收企业,共同探索并实践“旧飞机—拆解—回收利用—再制造”的绿色循环利用产业链。这一产业链的构建不仅有效解决了废旧飞机处理难题,还促进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为成都乃至全国航空产业链末端领域填补了空白。
不仅如此,今年7月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川维”)双流基地,也迎来了该公司首架飞机拆解项目,使其在航空维修领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发展为集“飞机维修、改装、拆解”等多项业务能力于一体的航空维修基地。飞机拆解作为航空器资产价值全流程管控环节之一,将带动飞机维修、航空物流、航材交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衍生出10到15倍的产业规模,产业上下游需求潜力大。
目前,双流航空维修产业已经构建起涵盖航线维护、飞机定检、飞机大修、发动机大修、部附件维修、APU大修、客改货、拆解回收等关键环节的产业链,具备航空一站式维修能力。聚集空客、四川国际(发动机深度维修)、川航维修、Ameco等知名航空维修企业10余家,建成维修机库7个,2023年产业规模83.5亿元、同比增长40.3%,产业规模排名全国第四,成为四川航空维修产业主要承载地和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重要保障基地。
据航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流将继续推动航空维修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力争到2027年,基本建成国产大飞机一站式维修基地、全球航空维修产业高地,推动到2030年航空维修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我国首个飞机拆解项目的启动,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航空产业链末端领域的技术突破,更为全球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项目将为我国航空产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