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湾商会会址修复:赤坎老街焕发新生
广州湾商会会址修复:赤坎老街焕发新生
“这趟老街之旅,既‘旧’又‘新’,是一次很独特的旅游体验。”头戴簪花、身着汉服的李同学站在广州湾商会会址前,一边拍照打卡,一边感慨道。这座始建于1925年的法国钟楼式建筑,经过精心修复后,再次成为湛江赤坎老街的地标性建筑,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探访。
修旧如旧,重现百年风华
作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湾商会会址的修复工程备受关注。修复团队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恢复建筑原有的功能和美感。在修复过程中,团队对会址内1925年的黑红黄色水泥花砖进行了复原,整个空间的色彩设计也与之呼应,外墙则根据近期图片资料采用了大面积的黄色墙面涂装,让这座百年建筑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走进会址内部,“小林漫画”阅读空间为这座历史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幅幅诙谐幽默的漫画作品,让年轻游客感到既新潮又亲切。这种新旧交融的体验,正是赤坎老街修复工程的亮点所在。
79处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复
广州湾商会会址的修复,只是赤坎老街整体保护工程的一个缩影。作为千年古商埠,赤坎老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据统计,目前赤坎古商埠仍存有79处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赤坎区积极推进古商埠保育活化利用项目,对这些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赤坎区注重保留建筑的历史风貌,同时根据现代使用需求进行适当改造。例如,清代末年的大昌商铺被改造为街坊听戏曲、讲古的戏社;昔日的“广州湾第一照相馆”——静园,经过修缮活化为“岁月如光”主题展览馆;旧“染房街”上,广州湾国际通道馆、广湛同心展览布展等建成对外开放,打造非遗文创一条街。
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
赤坎老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载体。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赤坎区在修复工程中注重创新性利用。以用促保、激发活力,是对历史建筑的最大保护。赤坎老街创新探索历史建筑再利用,以点位建设为载体,每完成一批新的点位修缮改造,就打造不同的历史文化体验场景。
“赤坎古建筑文物众多,又集中在赤坎老街片区,我们想以城市历史和发展为展示主题,打造一个具有引领城市文化、弘扬城市精神、搭建城市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等功能的博物馆集群。”赤坎区文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赤坎正加快推进森园、润园等建筑单体改造活化,指导古商埠系列展馆精心布展,举办博物馆奇妙夜等特色活动,加快形成粤西地区规模最大的展馆集群,为人们触摸历史深处的古商埠提供丰富的载体。
改善民生,让老街焕发新生
赤坎老街的修复工程,不仅关注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注重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古商埠保育活化项目二期工程对48个单体点位进行改造,有效解决了公房修缮、道路改造、雨污分流、灯光亮化等群众急难愁盼难题。全面开展街区危房综合整治,加快消除老房屋安全隐患。目前,已对一批空置危房或有经济价值房屋进行修缮维护,让符合条件的居民回迁,妥善安置公房住户。
社区参与,对于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举办“赤坎故事全民讲”,以“专家讲+全民讲”讲深讲透历史文化街区故事、广州湾故事;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老街活化保护,招引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创客进驻老街,引入特色茶馆、精品咖啡馆、人文书店等吸引年轻人消费的新业态,开放一批公共文化展示空间、人才驿站、展馆、文创商铺……老街“活”了起来。
原居民愿意回到老街居住,外面的人愿意来创业,赤坎进入保护利用、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
未来可期,打造文旅新地标
随着修复工程的深入推进,赤坎老街正逐步成为湛江的文旅新地标。据统计,近年来,赤坎老街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特别是在节假日和周末,更是人潮涌动。为了进一步提升老街的文旅价值,赤坎区计划在春节期间举办多项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游客领略千年古商埠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风情。
同时,赤坎区还将继续推进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打造更多文化体验空间,让老街不仅成为游客的打卡地,更成为当地居民的文化活动中心。通过持续的保护和创新,赤坎老街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