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陆运河最新投资动态:已完成340亿元,2026年底将主体建成
广西平陆运河最新投资动态:已完成340亿元,2026年底将主体建成
平陆运河项目再传捷报!截至2024年6月,这条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超340亿元,土石方开挖约2.06亿立方米,三大枢纽累计完成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约93.3万立方米,各项建设进展顺利。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平陆运河全长134.2公里,总投资727亿元,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为8900万吨,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项目于2022年8月正式开工,预计建设工期为54个月,计划于2026年底主体建成。
2024年下半年建设目标
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平陆运河项目2024年下半年将全力冲刺完成形象投资200亿元,开挖土石方1.1亿立方米的年度目标任务。目前,全线最大的裁弯取直航道已成型,三座梯级枢纽进入混凝土浇筑高峰期,钦州水上服务区也已开始主体结构施工。
科技创新引领世界级工程
平陆运河在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多项“第一”和“之最”:国内设计通航等级最高的运河,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国内土石方工程最大的交通工程,大约是三峡工程的3倍;国内第一条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运河,实现运河动态一图总揽、调度智慧一脑智控、物流服务一键触达。
其中,马道枢纽船闸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船舶可以在一个长300米、宽34米的超大空间停泊。运行时,这里上下游的最大水位落差接近30米,相当于9层楼高。为提高航行效率,科研团队经过1000多次实验,成功将船闸阀门启闭速度提升至每分钟8-16米,是当前船闸阀门启闭速度的2-4倍。
生态保护贯穿始终
平陆运河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设置鱼类增殖站和洄游通道,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生态廊道,减少对沿岸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土石方综合利用,减少占地并增加经济效益。
青年枢纽设置两条鱼道,分别是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总长约480米,目前已完成墙身所有结构。此外,运河沿线还布置36个生态涵养区,营造鱼类、鸟类、两栖生物的栖息地,并建设2座动物通道桥,方便斑林狸、豹猫、赤腹松鼠等野生动物迁徙。
经济效益前景广阔
平陆运河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货物从广西及云南、贵州等地经运河出海,相比传统路线缩短约560公里,每年可节省运输成本超52亿元。同时,作为珠江—西江第二个入海航道,它将促进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并推动沿线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
相关研究预计,平陆运河到2035年货运总量可达9550万吨;到2050年,货运总量将达到1.2亿吨。届时,广西内陆及我国西南地区将拥有最便捷的出海水运通道,东盟货物也将由此进入中国。为减轻长江通航压力,平陆运河远期将与正在研究论证的湘桂运河衔接,纵向贯通长江、珠江及北部湾,更好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向南入海直达东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