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运河:打造绿色工程的世纪典范
平陆运河:打造绿色工程的世纪典范
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运河,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这条全长134.2公里的运河,不仅将为广西及西南地区开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更是一座绿色工程的典范。从设计到施工,平陆运河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条生态友好、资源节约的世纪工程。
绿色设计: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
平陆运河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四个最优”为目标,即最优资源节约利用、最优水土流失管控、最优生态保护和最优低碳绿色发展。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平陆运河创新性地设计了省水船闸系统。马道、企石两大枢纽采用省水船闸设计,青年枢纽则采用互灌互泄式省水船闸。这种设计不仅节省了大量水资源,还提高了船舶通行效率。据统计,三大枢纽比普通船闸省水约60%,预计年节省水量可达10亿立方米。
生态保护:为生物打造生命通道
平陆运河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对水生生物的保护。在青年枢纽,专门设置了两条鱼道,分别是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这两条鱼道总长480米,可以让鱼类顺利通过大坝,恢复原有的洄游迁徙路径。
除了鱼道,平陆运河还构建了完整的生态廊道系统。项目采用“多廊+多点”格局,建设动物通道桥、渔业增殖站和生态涵养区。同时,严格落实红树林及牡蛎迁改保护措施,加强沿线陆域古树名木保护,并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持续监测生态环境变化。
绿色施工:创新技术引领环保新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平陆运河项目部采用了多项环保技术。为保护水生环境,项目统一采购驱鱼设备,在水下炸礁作业前进行驱鱼作业,确保鱼类安全。同时,采购陆上动物驱离设备,定期对施工区域内的动物进行驱离,减少对栖息地的干扰。
在扬尘控制方面,项目部在施工现场设置噪声扬尘一体化监测系统,对主要运输通道和其他易产生扬尘的场所实行分区定人管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外,项目严格按照环评要求进行表土剥离堆放,并对裸露地面及时进行绿网覆盖。
资源利用:变废为宝的创新实践
平陆运河项目产生了大量土石方,如何处理这些“废料”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项目制定了《土石方综合利用总体工作方案》,从抬填造地、矿坑修复、园区回填、填海造地、绿色建材利用、工程自身利用、土地复垦等七个方面推进综合利用。
这种创新性的资源利用方式,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还创造了额外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平陆运河开挖的土石方总量相当于3个三峡船闸的开挖量,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这些“废料”正在变成宝贵的资源。
未来展望:智慧绿色运河的可持续发展
平陆运河的建设不仅注重当前的环保,更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将建设智慧运河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方位监测和管理。同时,推进平陆运河清洁能源走廊项目建设,申报首批100万千瓦新能源建设指标。
在运营阶段,平陆运河将推动使用清洁能源动力船舶,港口经营人也将推进绿色港口建设,配备岸基供电设施。这些措施将确保运河在发挥交通运输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平陆运河的建设,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严格的环保措施和先进的施工技术,这条世纪工程正在为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新的环保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