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了!学生健康防护指南出炉
寒假来了!学生健康防护指南出炉
1月23日,赣州市高中学生将迎来寒假。在享受假期的同时,健康防护工作不容忽视。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发布了详细的健康防护指南,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
个人卫生习惯
当前正值流感、人偏肺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儿童是呼吸道疾病的易感人群,假期做好个人防护十分必要。
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确需前往建议科学佩戴口罩。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
手部卫生:外出回家后、用餐前、便前便后、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前后,及时在流动水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等遮住口鼻,并及时洗手。
室内通风:在空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健康监测:家长随时关注孩子健康状况,孩子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密切注意病程变化,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出现精神改变、呼吸改变等,需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寒假期间每日生活学习计划,做好督促工作。
均衡膳食
定期测量:帮助孩子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做好记录,从小养成自我健康管理的好习惯。
健康饮食:倡导“公勺公筷”“分餐制”等健康生活方式。让孩子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提高孩子的营养素养。
合理安排:三餐定时定量,可在两餐之间吃少量的零食,饭前饭后和睡前不吃零食。零食应选择水果、酸奶、坚果等健康食品,不选择油炸类或高糖高脂食品。
饮食安全:处理食材应生熟分开、煮熟煮透。不吃生肉或生鱼,生食果蔬时,一定要清洗干净。注意食品安全,不吃过期食品,不吃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三无”食品。
体重管理:多喝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倡导“公勺公筷”“分餐制”等健康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小学生不少于10小时。让孩子假期和平时作息尽量一致,减少“社会时差”。睡前拒绝电子产品。
保护视力
定期检查:家长关注孩子眼健康,引导孩子在假期定期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自检,尽早发现视力异常变化。
科学用眼:注意平时用眼卫生,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天提醒孩子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要休息10分钟,严格控制孩子每天使用电子屏幕时间。
户外活动: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保证每天2小时或每周达到14小时的日间户外活动。
正确姿势:读写姿势要端正,做到书本离眼睛一尺(约33厘米)、胸口离课桌一拳(约10厘米)、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约3厘米)。
充足光照:阅读书写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亮度。光线不足时,要打开房间顶灯照明和台灯辅助照明,台灯摆放在写字手的对侧前方。纸质阅读材料的字体不宜过小过密,保证字迹清晰,材质尽量不要有反光。
安全防护
家长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
出行安全
遵守交规:横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不要在路上追逐打闹,不玩手机,不戴耳机。
乘车安全:路过机动车时,要当心开启的车门;乘坐公交车时,要在车停稳之后再上下车;不顺搭陌生人的车辆。
天气适应:不走积雪、积水覆盖和路况不清的路段。
骑行规则:十二周岁以下学生不要单独骑自行车上路,十六周岁以下学生不要骑电动自行车上路。
防拐意识:学生独自外出时遇见不认识的人前来搭话,要提高戒备,不食用陌生人给的食物。
居家安全
自我保护:学生独自在家时,要锁好防盗门,不要轻易开门,不攀爬窗户。不用湿手碰电源,不用拖拽的方式拔出插头。不要随便使用煤气。不打扰进食和睡觉的猫、狗等动物。
饮食安全:就餐时不说话、不打闹,安静就餐,避免鱼刺和骨头等卡喉或吸入气管、支气管。
户外安全
运动安全:运动要到专用场地,运动时要做好热身和防护,量力而行。不擅自到水边玩耍。在滑冰、骑车或玩滑板车等活动时要佩戴合适的安全护具。
环境适应:外出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物。
关注心理健康
家长可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各种健康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学习有效交流和缓解情绪的方法,保持健康心态,多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与行为异常,有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培养孩子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和家庭劳动,锻炼社交技能。引导孩子不吸烟(含电子烟)、不饮酒、不沉迷网络。
情感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鼓励孩子表达诉求。日常沟通中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处理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鼓励孩子表达并给予支持。
亲子互动: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可以每天固定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活动,例如做家务、进行户外活动、读书、看电影等,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
求助意识:教会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扰时主动寻求家长、老师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快乐的寒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