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九狮图”:百年非遗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扬中“九狮图”:百年非遗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江苏省扬中市八桥镇永胜村,有一项传承了150多年的民俗艺术——“九狮图”。这项被誉为“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中国乡村文化的延续,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九狮图:百年传承的历史印记
走进永胜村的“九狮图”非遗文化馆,九只活灵活现的小狮子映入眼帘。这些狮子造型各异,有的威风凛凛,有的憨态可掬,仿佛随时准备跳跃起来。据记载,“九狮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最初是作为民间节庆活动中的表演项目出现的。
“九狮图”的表演融合了阵法、武术等元素,动作套路十分讲究。表演时,九只狮子在锣鼓声中跳跃翻腾,时而嬉戏打闹,时而列阵展示,寓意着吉祥如意、国泰民安。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狮子的崇拜,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内涵。
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九狮图”能够延续至今,离不开一代代传承人的努力。现任传承人姚生贵,是这项技艺的第六代传人。他从11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舞狮,一练就是30多年。在他的带领下,“九狮图”不仅在本地广受欢迎,还多次参加省市各类大型演出,甚至登上央视舞台,成为扬中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九狮图”,姚生贵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他与前辈舞狮人、舞蹈老师一起编排了“九狮操”,在镇江平昌小学、八桥中心小学等近十所学校进行普及。目前,已有15名企业员工和村民加入表演队伍,团队也从最初的10人扩大到35人。
非遗文化的新时代活力
近年来,扬中市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006年,“九狮图”被评为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1月,更是跻身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扩大影响力,姚生贵带领团队在扬中60余个镇村进行表演,并在30余场企业活动中进行交流展示。
除了“九狮图”,扬中市还有许多其他非遗瑰宝。比如扬中竹编,以其精细的工艺和实用的价值,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扬中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结语
在扬中,像姚生贵这样的非遗传承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扬中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了解、去珍惜、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