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筛查评估量表详解(附中文评估量表)
儿童营养筛查评估量表详解(附中文评估量表)
随着儿童营养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各种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应运而生。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6种常见的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包括它们的适用人群、评价内容、评分规则及其中文评分表。
近年来,一些针对住院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研究陆续在欧洲国家出台,包括儿科营养风险评分工具(PNRS)、儿科主观全面营养风险评定(SGNA)、儿科Yorkhill营养不良评分工具(PYMS)、营养状态和生长发育风险筛查工具(STRONGkids)以及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肿瘤患儿营养筛查工具(SCAN)等。但迄今为止,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尚没有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准。比较简便、常用的筛查工具为STRONGkids和STAMP。在2021年,我国国家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暂推荐STAMP为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1. 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
STAMP由McCarthy等于2004年提出,2007年验证评估,适用于2-17岁住院患儿。该工具包含疾病风险、膳食摄人和人体测量学指标三部分,其中疾病风险按不存在、可能存在、肯定存在分别评为0、2、3分;膳食摄入按饮食无变化、近三天饮食减少一半以上、近三天无营养摄入分别评为0、2、3分;人体测量学指标(≤5岁,体重别年龄的Z评分;≥5岁,体重指数别年龄的Z评分)按符合相似的百分位数、>2个主百分位数、>3个主百分位数评为0、1、3分。总分为0-9分,其中总分为0-1分为低风险,2-3分为中等风险,≥4分为高风险。
2. 营养状态和生长发育风险筛查工具(STRONGkids)
STRONGkids适用于1个月龄以上的住院患儿,其中包括四方面内容:主观临床评估、是否存在高风险疾病、营养摄入与丢失情况、体重减轻/增长情况。针对不同营养风险的患儿,STRONGkids给出了不同的营养干预建议。由于STRONGkids实用、简单、省时(平均耗时约3 min),同时考虑了潜在疾病对营养状况的影响,该工具在荷兰被广泛应用,并且成为唯一一个被翻译并在葡萄牙被广泛应用的筛查工具。
然而,STRONGkids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主观临床评估部分需由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来完成,而不是包括护士在内的所有医护工作者,这与我国临床严重缺乏儿科医生的现状不符,同时由于是主观的临床评估,可能会存在评估结果不同而影响评分的准确性。
3. 儿科主观全面营养风险评定(SGNA)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Secker DJ和Jeejeebhoy KN于2007年首次报告儿童主观整体营养评估(SGNA)。它是在主观全面评定(SGA)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改进,是一种主观的非定量的工作量表。SGNA不但可以作为儿童的营养筛查工具,还可以用来评估儿童营养不良的程度。SGNA适用于婴幼儿,也适用于年龄较大儿童,有研究覆盖的年龄范围是从31天~17.9岁。
SGNA细分为7个有关营养的病史内容和3个有关营养的体格检查内容。营养相关病史包括发育曲线、体重/身高比值、体重改变、进食频次、胃肠道症状、机能受损情况、代谢应激。体格检查主要包括检查皮下脂肪、肌肉消耗和水肿情况。调查者首先使用该量表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或儿童采用不同的问卷获取营养相关的病史,然后进行营养相关的体格检查,最终评定幼儿或儿童的营养状态,即正常(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和严重营养不良三个等级。SGNA量表并非是计数性质的,如果此量表中右侧的选项越多,那么表明患儿营养不良越严重。
4. 儿科营养风险评分工具(PNRS)
PNRS是2000年Sermet-Gaudelus等应用于住院患儿营养风险评估研究的筛查工具,其中纳入三项风险因素并计分:饮食摄入减少>50%计1分;疼痛计1分;病情分级1级计0分、2级计1分、3级计3分。三项风险因素分值相加累计总分0-5分,总分0分判定为营养低风险,1-2分为中等风险,≥3分为高风险。
此筛查方法简单易行、耗时短,但一方面并未把常用的人体测量学营养评估指标纳入评估内容,另一方面评分中“疼痛”评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两者使得该评分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更重要的是,目前没有太多针对这一工具的研究来证明其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因此PNRS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不广泛。
5. 儿科Yorkhill营养不良评分工具(PYMS)
PYMS由Gerasimidis等制定,并随后在多家大型儿科医院及普通医院中进行了验证,适用于1-16岁的住院患儿。PYMS评估四方面内容:身体质量指数(BMI)、近三个月内的体重丢失情况、近一周的饮食摄入变化情况、当前疾病状态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每项内容评0-2分,四项内容得分相加总分为0-7分,其中0分为营养低风险,1分为中度风险,≥2分为高风险。
临床上多项研究将PYMS与其他筛查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PYMS筛查准确率高、特异性强,作为筛查工具在医院内使用非常实用且有效。但研究发现,护士和营养师对同一患儿进行PYMS筛查而结果有所不同,由营养师使用该工具能筛查出更多的营养风险病例,这表明PYMS的使用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熟练操作可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
6. 肿瘤患儿营养筛查工具(SCAN)
SCAN由Murphy等在2014年基于以往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儿童肿瘤营养指南及咨询儿童肿瘤营养小组构建。SCAN 是一种简易、快速、有效的营养状况测评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筛查肿瘤儿童是否有营养不良风险。但SCAN也存在临床局限性,包括SCAN 中缺乏相关客观指标测评、该工具的设计未考虑到肥胖肿瘤儿童。
量表包括6个条目,①是否高风险肿瘤(包括接受高危治疗方案的患者、婴儿和共病患者);②是否接受强化治疗(包括第一组化疗、放疗、骨髓移植或即将进行的胃肠道手术);③是否存在消化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便秘、吞咽困难、黏膜炎、肠梗阻或放射性肠炎等);④过去1周内是否有经口摄入不足;⑤过去1个月是否存在体重丢失;⑥是否存在营养不良表现(包括可见的肌肉萎缩、水肿、双足水肿、皮肤干燥、薄、有光泽或起皱、头发薄、稀疏和容易拔出,或微量营养素缺乏)。≥3分就有营养风险,得分越高,营养风险越高。
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筛查工具还有数字测量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工具(pediatric digital scaled mal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tool,PeDiSMART)、住院儿童营养筛查评分(pediatric nutritional screening score for hospitalized children,PNSS)、儿科营养筛查工具(pediatric nutrition screening tool,PNST)等等,这些工具目前为止还未有足够充分的验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