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故事点亮古诗学习:让“背古诗烦”成为过去式
用历史故事点亮古诗学习:让“背古诗烦”成为过去式
“背古诗烦”是很多孩子的共同感受。面对厚厚的古诗集,孩子们常常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但是,如果能把古诗和有趣的历史故事结合起来,学习古诗就会变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
用历史故事点亮古诗学习
搭建历史框架,让古诗“活”起来
在让孩子接触古诗之前,先通过历史故事为他们搭建一个清晰的历史框架是非常有帮助的。市面上有很多优秀的儿童历史读物,比如《林汉达历史故事集》、《上下五千年》、《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等,都是很好的选择。这些书籍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细节,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历史的直观感受。
其中,台湾作家陈卫平的《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特别值得一提。这套书不仅内容严谨,还设计了“说来听听”环节,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初步建立历史思辨能力。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孩子在阅读历史故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对古诗产生兴趣。
从历史故事到古诗意境
当孩子们对历史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就可以开始将具体的历史故事与古诗相结合了。比如,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可以先给孩子讲讲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性格特点。这样,当他们读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就能更好地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再比如,学习杜甫的《春望》时,可以先给孩子讲述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让他们理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中蕴含的深沉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不仅能记住诗句,还能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专家观点:诗词启蒙是最经济有效的教育方式
教育家季羡林曾说过:“读诗词是孩子最经济又有效的启蒙方式。”通过古诗学习,孩子们不仅能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开阔眼界,培养历史视野。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比单纯背诵古诗要有效得多。
实际效果:从诗词积累到学业成功
诗词积累不仅能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助力学业成功。以武亦姝为例,她在14岁时凭借深厚的诗词功底问鼎《中国诗词大会》,最终考入清华大学。这样的例子并非个案,许多诗词大会的优秀选手都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这充分说明,通过历史故事学习古诗,不仅能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历史视野,为将来的学业成功奠定基础。
实用建议:如何开始这种学习方式
选择合适的历史读物:可以从《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或《上下五千年》这类书籍开始,帮助孩子建立历史框架。
结合古诗学习:在孩子了解历史背景后,适时引入相关古诗,让他们在历史故事中感受诗词意境。
创造趣味性:可以尝试制作诗词卡片,或者玩“飞花令”等诗词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持之以恒:学习古诗和历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和持续鼓励。
通过历史故事学习古诗,不仅能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古诗,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解决“背古诗烦”的问题,还能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历史文化的大门,让他们在诗词的滋养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