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妹生活》动画第一集解读(来自原小说作者三河ごーすと)
《义妹生活》动画第一集解读(来自原小说作者三河ごーすと)
《义妹生活》动画第一集播出后,原作者三河ごーすと亲自撰写长文,从创作意图、人物性格到动画改编,全方位解读这部作品。
感谢所有观看第一集的人。
播出后,我想从原作者的角度为观众们写下我对动画的感想。
首先,那些在不了解原作(小说版)的情况下观看动画的人可能会想:“嗯?这不是我所期望的。”我想很多人都在想象一部关于与义妹一起生活的欢乐浪漫喜剧。
不过,这部作品并不是所谓的浪漫喜剧。如果把人物安排、基本设定等要素罗列出来,那就是一部普通的爱情喜剧,但我并不是真的想表现爱情或喜剧,我只是想突出展现这些人的生活。《义妹生活》就是以此为目标的作品。然而,我也不想因为过于关注三次元(现实)而破坏二次元的魅力,所以这部作品力求在不失去2D魅力的情况下摸索对三次元(现实)的表现方式。类似的类型可能是“人间剧”,但由于它更注重浪漫感情,我在现有的作品中找不到与之类型相契合的表现形式,所以我和责任编辑决定以“恋爱生活小说”为名进行连载。
“虚构人物写的个体小说”、“像真人日记一样的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义妹生活》的独特之处和价值所在。初次阅读仅列出故事发展的文字的读者可能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读者支持这部作品。这是因为,它的魅力核心在于包含了细微的生活行为、细节表现以及对整个体验的阅读感受,而不是一条一条罗列出来的故事情节。
到这里为止,我已经写清了原作的意图,但这篇文章是对动画的解说和感想。 我可能会因为胡言乱语而被批驳,但这是为了解释清楚动画所必需的,请见谅。
话说回来,正因为是抱着这样的意图写下的原作,所以想要拍成影像作品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在义妹生活广播(第3回)中,上野监督也说过“我觉得很难”,我心里一半感到抱歉,想要说出:“是的,对不起!”然而,在另一半我也想,“我很高兴有一个觉得这很困难的人来导演这部作品。”感到困难,这证明导演已经完全理解了《义妹生活》中所重视的东西。如果你把故事中发生的事件罗列出来,它只是一部浪漫喜剧,所以可以这样对待它,把它当作一部“不太有趣的浪漫喜剧”。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在挖掘魅力核心的基础上直面困难挑战。对此我真的很感激。
接下来,我将详细解释一下。
关于浅村悠太和绫濑沙季的角色性格以及他们的相识过程,我相信看过该剧的人都已经察觉到了,这两个人是“太讲求逻辑道理而且很麻烦的家伙”。在人际关系方面尤其如此。两人都亲眼目睹并亲身经历了父母关系的破裂。一方出于同情而做的事情被另一方认为是带有恶意的,或者另一方指责对方无法察觉到他或她的真实意图等等。在“两个对立、擦肩而过的人之间”,经常处于中立立场的两人切身体会到他们的人际关系已经无法保持原样。一味地对对方抱有期待,任意地伤害对方,甚至破口大骂……悠太和沙季对这样的人在人际关系上的“偏颇”感到“丑陋”。
如果用符号象征性质的角色属性来形容两人的话,或许可以用“酷”来形容,但实际上如果用“酷”来形容,对两人的见解就有些偏差了。他们基本上都是理性沉稳的人,声音也不会起伏太大。但是,并不是说情绪本身缺乏起伏,也不是说不能按照自己的步调去关心别人。因此,他们会尝试对初次见面的人采取友好的态度,这在相遇时两人的对话中也有所体现。
悠太没有幽默感,这一点被同类人的沙季看穿了,不过,基本上依靠这个适度的距离感,通过不过分践踏、不过分拒绝、不过分逗弄、不过分拘谨的交流,悠太勉勉强强融入了社会。这是一种不对他人抱以过高期待、不易树敌的沟通方式。相反,尽管拥有不对他人抱以期待的相同感性,沙季的交流方式是从一开始就拒绝寻求人际关系微妙之处的对方,而选择孤立。但是,这种沟通方式只在她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上奏效。一方面,她有一种可以独自一人、可以接受被所有人讨厌的感性,但另一方面她比任何人都更看重自己的母亲亚季子,并且不想做让亚季子吃亏或不快的事情。因此,对于亚季子决定爱上的男性太一,以及今后要成为家人的悠太,她试图表现出尽可能友好的态度。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就刻意做出在学校里没有露出过的笑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距离高中毕业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沙季模糊地设想,如果表面上友好地和睦相处,确保了亚季子的容身之处,在那之后,她就悄悄地拉开距离,一个人生活,这样稳妥地离开。……不想对男性家庭成员抱有期待,但又不想拒绝对方或伤害对方,沙季带着这种黑白尚不分明的微妙感情**和悠太成为了新家人。
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沙季故意只让悠太看到她冷静的一面,因为她感觉到浅村悠太身上和自己相似的东西——感觉到了今后和自己以同样的立场来过这段家庭生活的可能性,她做出博弈,向悠太表露一点“不为人知的一面”,而浅村君正是她所期待的这种人,于是他们立定了“契约”。
关于动漫的原创元素:
看过原著小说的人可能都注意到了,这部动漫其实有相当多的原创描写,还有很多被省略(删减)的台词和场景。刚搬进来的沙季发现墙上有一张贴纸,并用手指在上面比画。当悠太回到家时,他看到客厅里还亮着灯,他在想着什么。强调一碗味噌汤的存在,并闪回过去的餐饮场景。这些都是动漫原创的部分。不过,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是两个人的故事中确实应当存在过的场景,只是原著小说中没有描述。假设悠太和沙季真实存在,动画比原作小说更忠实地再现了原本的场景(他们的生活)——我在写小说时遗忘掉需要写下的东西,上野监督和制作组人员们都有认真地捡拾起来——给我留下这样的印象。
关于绘画、导演、美术、剪辑:
我通常会看真人电影,但自从成年后我就很少有机会看TV动画了,所以我对动画其实不太了解。所以,我没有足够的知识去谈论动漫特有的表现形式,不过我可以从一个外行人的角度阐述我的想法:动画用一切可能的技术手法来实现《义妹生活》的主题表达,对于这部动画我忍不住这样想。
在那里只要活着就会存在的声音、呼吸、正常人的日常动作(也叫日常戏剧吧),以及声优们生动自然的演技,所有的一切都在画面中自然地融为一体。因为没有违和感,所以观者的感知就跟随画面很自然而然地流转过去了,但实际上,我认为没有违和感本身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希望观众注意一些小细节,例如悠太和太一关于“太一决定再婚”的场景(他们正在做即食早餐的场景)、饮料酒吧的场景等等。
此外,以山手线为代表的涩谷市街道情景的描绘也具有一定的真实感。背景(美术)也都很棒、很美。由于角色塑造以真实感为目标,悠太和沙季生活的世界也就必须具有一定高度的真实感,而剧组人员轻松跨越了这道坎。
不过,我想说的是,固然这些“点”每个都十分具有吸引力,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确实,通过裁剪一部分来美化的东西是很美妙的,比如绘画、艺术或音乐,我也认为这的确很棒,但最重要的是,所有元素融合在一起并且协调一致,也包括时间的流逝变化,我强烈希望人们关注它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作品完成的,将其视为“线”、“面”而不是“点”。
在创作原作小说的时候,我不太注重人物令人难忘的台词、可爱的手势和表情、主角酷炫的台词以及简单易懂的精彩桥段等“点”。虽然平淡朴实,但我一直追求的作品是由小“点”层叠而成,非常注重细节。当你把整个作品看成“线”或“面”时,你会感到舒服并深陷其中地喜欢它。而且事实上,许多对这种感性有共鸣的读者都喜欢并支持这部作品。
我认为电视动画《义妹生活》也是具有同类性质的作品。慢慢地沉浸在这个世界里,慢慢地守护着他们,在细微之处感受爱,我希望尽可能遇到更多寻求这样一种体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