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人不可不知的12个上古神话传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人不可不知的12个上古神话传说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773026032248773

古代神话,犹如一幅幅绚烂的画卷,铺展在我们想象的天际,赋予了我们无尽的遐想空间。在中国浩瀚的经史典籍中,那些上古时期的主要大神们——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宛如璀璨的星辰,崇高而圣洁,他们“超脱凡尘,摒弃世俗情欲”,这是他们神格中最为鲜明的印记。上古神话,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上古社会的斑斓图景。这些神话中的人物,大多脱胎于原始人类的形象,他们既是神祇,也是先民生活的缩影,让我们得以窥见那段遥远岁月的点点滴滴。

盘古开天辟地

在那混沌未分的时代,宇宙仿佛一枚巨大的鸡蛋,孕育着无尽的奥秘。在这枚“鸡蛋”中,沉睡着一位巨人——盘古。他酣睡了约一万八千年后,终于醒来,凭借着自己的神力,将天地开辟出来。他的左眼化作太阳,右眼化作月亮,头发和胡须则化作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他的身体化作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化作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化作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化作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则化作滋润万物的雨露。而盘古的精灵魂魄,则在他死后化作人类,使得人类成为万物之灵。这位开天辟地的神祇,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徐整所著的《三五历纪》。其后,梁任昉的《述异记》、不详撰成年代的《五运历年纪》以及《古小说钩沉》辑录的《玄中记》等典籍,亦有类似记载。

女娲造人

女娲,这位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风姿绰约,乃伏羲之妹。在盘古开辟天地之后,世界上尚无人烟,女娲感到寂寞难耐。于是,她仿照自己的模样,用泥巴和水捏出一些小东西来,并赋予它们生命——这些被她称作“人”的小生命,与神祇相似,气概非凡,居然能叽叽喳喳地讲话。它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随后慢慢走散。为了让世界充满生机与活力,女娲不停地工作着,捏出一个又一个的小人。然而,世界毕竟太过广阔,她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仍然太稀少。于是,她顺手折下一条藤蔓,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点点泥浆瞬间化作一个个小人儿。女娲见新方法奏效,越洒越起劲,大地上很快就遍布了人类的足迹。

伏羲画卦

相传八卦乃伏羲所创。在人类蒙昧的时代,生活艰难困苦,人们食不果腹、饥寒交迫。这时,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伏羲。他领导部族辛勤劳作,却依旧无法摆脱困境。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伏羲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并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这一创举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又似一艘巨轮,将困苦中挣扎的人们送上了幸福的彼岸。伏羲因此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女娲补天

远古时代,天塌地陷、生灵涂炭。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面对这前所未有的灾难,女娲挺身而出。她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洪水。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天空被修补如初、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女娲背靠大地、怀抱青天,她让春天温暖如春、夏天炽热如火、秋天肃杀如霜、冬天寒冷如冰。她头枕着方尺、身躺着准绳,当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时便给予疏理贯通;当逆气伤物危害百姓时便给予禁止消除。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人类也迎来了新的希望与曙光。

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五氏之中的传奇存在,诞生于烈山石洞之中,身怀异禀,体魄晶莹剔透,头顶双角,形似牛头人身,威严而神秘。其独特外貌与勤劳勇敢之心,使之在成长后被部落众人推举为领袖。因其部落栖身于炽热南方,得名炎族,而他,则被尊称为炎帝。一日,他目睹鸟儿携种飞翔,灵感迸发,开创了五谷农业之先河,此等丰功伟绩,令他赢得了神农之美誉。目睹百姓疾苦,他毅然踏上征途,前往都广之野,攀建木,登天帝花园,摘取瑶草,幸得天帝赐神鞭。神农手持神鞭,自都广之野归途,一路鞭打百草,返回烈山。尝百草过程中,他屡遭中毒之苦,幸得茶之解救。他立下宏愿,誓要尝尽世间百草,最终不幸因误食断肠草而仙逝。为缅怀其恩德与功绩,世人尊其为药王神,修建药王庙,四时祭祀,香火不绝。在川、鄂、陕交界的神秘之地,传颂着神农尝百草的壮举,此地得名神农架山区,流传千古。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上古神话之瑰宝。相传精卫乃炎帝神农氏之幼女,名曰女娃。一日,女娃嬉戏于东海之畔,不幸溺水而亡。其不屈之灵,化作一只花首、白壳、红爪的神鸟,每日自山巅衔石衔木,投入浩瀚东海,悲鸣“精卫、精卫”,仿佛在呼唤自己的名字。精卫填海与女娲补天,异曲同工,皆以女性或女性之魂灵为主角,彰显挑战自然的无畏斗志。两则神话,男性角色缺席,更显女性力量之伟大。经文献梳理,学者多认为精卫填海神话诞生于父系氏族时期或母系向父系过渡阶段,寓意深远。

夸父逐日

《山海经》记载:夸父与太阳竞逐,欲摘日而置人心,使人如日,永光明、永温暖。他一路狂奔,直至太阳西落之地;口渴难耐,先饮黄河、渭水,仍不解渴,又奔向北方大湖。未及湖畔,便已渴死途中。其遗杖,化为桃林,成为人类心中的桃花源。有学者认为,夸父逐日实乃部族迁徙之壮举,是一次勇敢无畏的探险。夸父部族以农耕为生,深知阳光对农业的重要性。他们选择向阳光最充足的禺谷迁徙,以求摆脱资源困境。然而,因对太阳运行与地理状况的认知错误,他们误入沙漠,悲壮失败。夸父逐日,不仅是神话,更是对勇气与探索精神的颂歌。

后羿射日

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英勇的后羿,乃绝世佳人嫦娥的挚爱伴侣。彼时,苍穹之上,十日并出,犹如烈焰焚天,草木焦枯,庄稼无存,生灵涂炭。后羿挺身而出,以非凡箭术,连续射落九日,终使大地重归宁静,气候宜人,万物得以欣欣向荣。他更以神箭除暴安良,射杀猛兽毒蛇,万民敬仰,尊其为“箭神”,世代传颂。

嫦娥奔月

嫦娥,这位上古汉族神话中的绝色佳人,乃天帝帝俊之女,后羿之贤妻,美貌无双,宛若天仙。初名姮娥,后因避汉文帝刘恒之讳,更名嫦娥,亦称常娥。相传,她因误食后羿从西王母处求得的不死仙丹,羽化登仙,翩然奔月,居于清冷孤寂的月宫之中。东汉前,嫦娥与羿的夫妻关系尚未明确,直至高诱注解《淮南子》,这段佳话才得以流传。嫦娥与大羿,被后世誉为一夫一妻制的先驱,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编织出嫦娥飞天的绝美故事,汉族民间流传着诸多关于嫦娥的传说,以及赞美她的诗词歌赋。在道教中,嫦娥更是被尊为月神,号太阴星君,被视为月之精华,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其女神形象,令人敬仰。

共工撞山

共工,这位神农氏的后裔,炎帝一族的勇士,身为水神,却拥有人的面容、手足与蛇的躯干。在黄帝继承人颛顼统治的时代,他愤然反叛,最终被颛顼击败。共工怒不可遏,以头撞向不周山——那传说中支撑天地的巨柱,致使天地倾斜,东南倾斜尤甚。此后,共工仍不断作乱,象征着洪水的肆虐,最终被大禹制服,洪水得以平息。

狗噬天光

“天狗噬月”的古老传说,宛如一幅幽邃而神秘的画卷,缓缓铺展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昔日,有位名为“目连”的公子,心向佛门,慈悲为怀,对母至孝。然而,其母身为权贵,性情乖戾,善恶不分。一日,她忽生邪念,欲戏弄清修的和尚们,竟命人烹制了三百六十只狗肉包子,伪装成素斋,欲往寺院布施。目连闻讯,苦口婆心劝解无果,急遣人告知寺院方丈。方丈智谋过人,暗中筹备了同样数量的素包子,藏于僧众袈裟之内。待目连之母施斋时,每位和尚手中的狗肉包子,皆被袖中的素包悄然替换,而后安然入腹。目连之母见状,拍手狂笑:“哈哈,今日和尚破戒矣!狗肉包子入腹,看你们还如何清修!”方丈则双手合十,喃喃自语:“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事后,那些狗肉包子被悄然掩埋于寺院之后,化为尘土。此事惊动了天庭的玉帝,他雷霆震怒,将目连之母贬入十八层地狱,化作一只凶猛的恶狗,永世沉沦。目连孝心感天动地,他日夜苦修,终成地藏菩萨。为救母出离苦海,他挥动锡杖,打开了地狱之门。然而,目连之母与一众恶鬼逃出地狱,却在人间肆虐。她化作的恶狗,对玉帝满怀恨意,直冲云霄,誓要找其复仇。然而,玉帝踪迹难寻,恶狗便将怒火倾泻于日月之上,誓要吞噬它们,让世界陷入永恒的黑暗。于是,这只恶狗不分昼夜地追逐着日月,时而一口吞下月亮,时而一口吞下太阳。但每当锣鼓声起、爆竹连天,恶狗便惊恐万分,将吞下的日月又吐了出来。日月重获自由,再度交相辉映,照亮天地。恶狗心有不甘,再次追逐,如此往复,便形成了天上的日食与月食。民间因此有了“天狗噬日”、“天狗噬月”的说法。至今,每逢日食、月食之时,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敲锣打鼓、燃放爆竹的习俗,以驱赶那传说中的恶狗。

吴刚伐桂

吴刚,又名吴权,乃西河之地的一位英豪。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求学仙道之际,与其妻私通,并育有三子。吴刚归来,怒不可遏,手刃伯陵。此举触怒了太阳神炎帝,他将吴刚流放至月亮之上,命其砍伐一株不死之树——月桂。这月桂高达五百丈,每砍一斧,便瞬间愈合,炎帝以此作为对吴刚的永无止境的惩罚。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深感愧疚,她命三个儿子化身为灵物,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化作“蟾蜍”,一个化作“玉兔”,另一个则化身为蛇,共同守护着那棵永远砍不倒的月桂树。这一幕,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被《山海经》所记载,流传至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