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企ESG实践:以可持续发展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青岛国企ESG实践:以可持续发展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概念源自联合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在中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积极践行ESG理念,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以青岛为例,当地国企在ESG建设方面走在前列,通过创新实践和具体行动,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什么是ESG?
ESG是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即分别从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以及Governance(公司治理)这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2024年6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明确国资央企要积极把握、应对ESG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就在前一天,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等主办的“ESG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CASS-ESG 6.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青岛市国资委作为地方国资监管机构代表作了主题发言。
城市需要全新表达。2022年12月,青岛市有4家企业案例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2023年7月,青岛在计划单列市中首个发布本地区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青岛市国有经济贡献度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国企ESG体系建设水平,在先锋企业的带领下,青岛成功跻身全国ESG建设前排。在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的过程中,青岛国企以ESG实践提升价值创造,在匹配城市战略、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保障民生等方面积极履责,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生。
ESG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城市的形象、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的信心。如今,国企践行ESG理念更像是一种特殊的力量,让价值创造的意义深入人心。
青岛的ESG实践
政策引领
青岛市国资委充分认识到国资国企在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有机统一方面的重要性,鼓励扎实履行社会责任实践,健全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发挥国资国企引领示范作用。2023年3月,制定出台了《关于青岛市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成立市、区(市)两级国资国企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社会责任培训和课题研究。
2023年7月,青岛在计划单列市中首个发布本地区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形成了青岛市国资监管机构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和青岛市国企社会责任研究报告,收录了62个国企社会责任案例,覆盖实业主业、城市更新建设、创新引领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保障服务民生等领域。
企业实践
在青岛,一批驻青央企、地方国企积极践行ESG理念,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提高企业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并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互促共生。
勇当实体经济振兴引领者
青岛市属企业把推动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在服务构建新产业体系中展现担当。培育了海信、澳柯玛等一批实力雄厚、国内外知名的智能家电龙头企业,引领形成了集聚上下游企业2200余家,国家级研发创新载体52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7家的智能家电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青岛市积极支持驻青央企国企高质量发展,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高速动车组、城际市域动车组、城轨车辆的研发制造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设计制造的雅万高铁动车组,实现了中国高铁列车走出国门的历史性突破。
青岛啤酒坚持连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三度荣获低碳先锋企业,五度蝉联“中国绿公司百强”。图为青岛啤酒生产线。
勇当城市建设支撑者
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青岛市属企业推动一大批关系长远的重大项目和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实现突破性进展。青岛地铁集团秉承“为人民建地铁,为城市建地铁”的理念,着力将地铁6号线打造为“全生命周期”绿色建设新样板,该项目一期于今年5月正式开通,是国内首条应用TACS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的地铁线路,也是国内首条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地铁示范线;华通集团建成山东省首个地下人防停车网,大大改善了周边城区居民及就医患者停车难问题,为老城区城市更新改造提供了借鉴样板;城发集团重庆快速路工程作为青岛快速路网“四纵五横”的重要一环,使得城市快速路体系加速“成环成网”;国信集团承建的胶州湾第二隧道工程是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长度最长的海底公路隧道,对于优化青岛城市空间结构、促进胶州湾东西两岸同城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缓解两岸交通压力等具有重大意义,今年4月该项目荣获“全球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50项标志性工程”奖项,中国仅9个项目入选。
青岛地铁6号线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建设新样板,建成国内首条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地铁示范线。
勇当绿色发展先行者
青岛强化政策引导,完善低碳科创机制,优先支持市属企业投资绿色低碳项目,加快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能源集团实施了省内规模最大的“煤改气”工程,青岛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个主城区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的北方城市;国信集团积极探索我国渔业发展转型升级新路径,首创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一号”,作为全球第一艘深海封闭式养殖工船,是名副其实的“海上粮仓”。
城发集团重庆路快速路工程作为青岛快速路网“四纵五横”的重要一环,使得城市快速路体系加速“成环成网”。
勇当科技创新示范者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支撑。青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成果转化应用。2023年市属企业研发经费同比增长11.7%,6家企业增幅超过50%,研发人员超6000人,同比增长8.5%。截至目前,青岛市属企业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发平台100余个。
勇当美好生活保障者
践行为民初心,青岛市属企业在事关市民切身利益、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积极担当作为。2023年,城运集团开通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69条,66%的线路实现与轨道交通无缝衔接;青岛机场全年起降航班约17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达214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26万吨,航班正常率位列民航华东地区首位;市属企业作为重要市场用人主体,全年吸纳高校毕业生同比增长10.3%。
“要从开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高度,深入谋划推动国资国企社会责任工作再上新台阶。”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孝芝表示,下一步,市国资委将推动市属企业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加快提升ESG建设水平,为青岛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ESG,不单单是一套评价体系,而是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紧密联系的话语体系,对企业和城市都意味着发展新导向,未来必将得到更多的呈现和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