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接触制品选购指南:从材质安全到使用注意事项
食品接触制品选购指南:从材质安全到使用注意事项
2024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一系列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GB 4806.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备受关注。这一新标准不仅整合了原有的塑料树脂和塑料材料及制品标准,还首次将淀粉基塑料纳入监管范围,体现了我国对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的高度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食品接触制品,从塑料保鲜盒到不锈钢餐具,从陶瓷碗盘到玻璃水杯。这些制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然而,近年来"塑化剂"、"双酚A"、"重金属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让消费者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
那么,如何才能选购安全的食品接触制品呢?让我们从材质安全标准、选购要点和使用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各类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标准
我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标准体系主要由GB 4806系列标准构成,涵盖了塑料、金属、陶瓷、纸类、橡胶等多种材质。其中,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是基础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的基本要求和测试方法。
塑料制品
GB 4806.7-2023对塑料制品的安全要求进行了全面修订,新增了淀粉基塑料的技术要求,并对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等指标进行了调整。选购时要注意查看产品是否符合该标准要求。
金属制品
GB 4806.9-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对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的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不锈钢制品需要符合特定的金属释放限量,而铝制品则需要控制铅、镉等重金属的含量。
陶瓷制品
GB 4806.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陶瓷制品》规定了陶瓷制品中铅、镉等重金属的溶出限量。选购时要注意检查产品是否有相关检测报告。
纸制品
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对纸制品的荧光增白剂、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了严格规定。
重点材质选购要点:以不锈钢为例
不锈钢餐具是家庭中最常见的食品接触制品之一。选购时,除了关注不锈钢的牌号(如304、316等),更应关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 4806.9-2023)对食品接触用不锈钢的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做出明确规定。即便是被称为食品级的不锈钢如304或316,如果不符合这一标准,其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障。
选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查看标签:产品包装上应明确标注材质、钢号及执行标准
- 外观检查:优质产品应表面光滑,无锈斑、污点,边缘平滑
- 手感重量:优质餐具通常手感沉重,敲击时声音浑厚
- 避免磁铁测试:304等一些奥氏体不锈钢因冶炼过程中化学成分的波动有时也会有磁性,这种方法并不能准确判断不锈钢的质量
使用注意事项
- 避免长时间盛放酸性食物:酸性食物会加速金属腐蚀,可能导致有害物质析出
- 不要使用强碱性或强氧化性洗涤剂:这些洗涤剂会加速餐具腐蚀
- 避免空烧:不锈钢传热效率低,空烧会导致餐具过热,造成表面镀铬层老化脱落
- 定期检查:发现锈蚀或涂层脱落应及时更换
结语
选购安全的食品接触制品,关键是要关注材质的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以及正确的使用和保养方法。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查看产品是否有相关的安全认证标识,如"食品接触用"、"食品包装用"等提示语。同时,定期检查和更换食品接触制品,确保饮食安全。
通过了解和遵循这些标准与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安全可靠的食品接触制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毕竟,食品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用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