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的艺术人生:从抗战漫画到国画大师
叶浅予的艺术人生:从抗战漫画到国画大师
叶浅予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位杰出的画家和教育家,他的艺术生涯跨越了近一个世纪,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漫画,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艺术创作,再到晚年对艺术教育的贡献,叶浅予用画笔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七七事变”以后,叶浅予积极参与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组织漫画界救亡协会,编辑《抗战漫画》、《日寇暴行实录》等 。
昭和招日本之魂
1939年,他奉命到香港创办并担任《今日中国》画报主编,以漫画的形式宣传抗日。
第二年,他回到重庆,目睹了重庆民众的生活状态,创作许多《战时重庆》速写作品。
同年,叶浅予到贵州、四川、新疆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游览采风。画家被他们的服饰、生活习俗等所吸引,创作了许多与少数民族有关的画作。
印度舞蹈
1943年,叶浅予去往印度,回来后在重庆举办了“旅印画展”。这次画展中展出了部分印度舞蹈人物,这也是画家创作舞蹈人物的开端。
1945年,他到川北、西康等民族地区游览,画了大量少数民族舞蹈速写图。
1947年,叶浅予从美国回来,画成了31组漫画,取名《天堂记》,将他与当时的妻子戴爱莲在美国的所见所闻,以漫画的形式展现给国人。
天堂记·部分
不久,叶浅予应徐悲鸿之邀,到北平艺专教授勾勒课,第二年任图案系主任。(那个年代所谓的“勾勒”课,就是国画的基础课程。)
解放以后,北平艺专改组,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叶浅予任教授。
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
中华各民族大团结
这幅《中华各民族大团结》纵141cm,横246cm,是画家少有的一幅大画。该画创作完成以后,被印作年画广为流传,使得“民族团结”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1963年,他进入了国画创作高峰期,创作完成了大量速写和舞台人物画。
特殊时期,他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多年牢狱,后在学校做着后勤打杂的工作。
1976年,叶浅予被重新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并任中国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
富春山居新图
《富春山居新图》是画家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叶浅予的家乡就位于富春江畔的桐庐,元代画家黄公望曾作《富春山居图》。叶浅予花了三年多的时间,三次易稿,最终创作完成了这幅山水长卷。此画运用传统长卷的绘画方式,以新时代下的桐庐为题材,展现了富春江畔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画面既雅致又明艳。
80年代,叶浅予先后出版了《叶浅予速写集》、《在大后方》、《印度风情》、《冀晋秦蜀》、《画余论画》、《寄情人间》。
1985年,桐庐县政府为叶浅予建了一个画苑。叶浅予不仅在这里画画,还为家乡培养了不少绘画人才,而且学员学杂费全免。
1987年,他把多年的藏品和所作的字画、书籍,全部捐献给家乡,作为自己80岁的生日礼物。
1987年,漫画《十年荒唐梦》创作完成。
1990年,上海举办了“叶浅予画展”。同年,《富春人物画谱》完成。
1995年5月8日,叶浅予因病去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