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奏曲」历史大公开!前身竟然是声乐曲目?
「协奏曲」历史大公开!前身竟然是声乐曲目?
协奏曲(Concerto)是古典音乐中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通常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合作演奏。这种音乐形式不仅展现了独奏家的精湛技艺,也让观众得以欣赏到管弦乐队的丰富表现力。那么,协奏曲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它的前身竟然还是声乐曲?让我们一起探索协奏曲的历史演变。
协奏曲的前身:「声乐x管弦乐」&「大协奏曲」
要讲历史,首先需要把时光倒流——回到17世纪。那时,给声乐和管弦乐的宗教音乐作品(sacred works for voices and orchestra)通常被称为「协奏曲」。虽然有各自的独奏片段,但与现代所认知的协奏曲最大不同点在于——不会把特别的独奏重担放在某一个人身上,每个声部都有各自的重要性。
用例子来说明:好比意大利作曲家乔凡尼·嘉布里耶利(Giovanni Gabrieli)献给独唱、合唱、器乐和管风琴的作品《In Ecclesiis》,虽然有独奏片段,但很明显的份量不会特别重,大家宛如一问一答般、致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嘉布里耶利之后,意大利另外两位作曲家朱塞佩·托雷利(Giuseppe Torelli)、阿尔坎杰罗·柯赖里(Arcangelo Corelli)也在巴洛克时期出版了各自的协奏曲,然而,这个时期的协奏曲与现代认知的协奏曲依然有所不同,名称为「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特点是两个或多两个独奏乐器(独奏群),加上人数稍多的管弦乐队(协奏群)组成。独奏群与协奏群之间的呼应与对话非常精彩,可以在一首曲子内欣赏到层次分明的音色、音量变化。
柯赖里的代表作《十二首协奏曲,Op.6》(Concerto in D Major Op. 6 No. 4, complete. Voices of Music; original instruments):
在之后,我们熟悉的协奏曲渐渐问世,编制也会因为作曲家的不同有些许变化(也就是说明硬要归类在「大协奏曲」里面又会发现好像不太一样),包含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韩德尔《十二首大协奏曲,Op.6》,以及韦瓦第《四季》(The Four Seasons)等。
熟悉的「协奏曲」最对味!
到了十八世纪末期,协奏曲热潮火热开启,我们熟悉的音乐家们纷纷以此形式创作,莫扎特写了五首小提琴协奏曲、四首法国号协奏曲、二十一首钢琴协奏曲、二首长笛协奏曲、各一首低音管协奏曲与双簧管协奏曲。
此外,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第一首写给在所有音域中都能演奏半音阶的按键小号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Op.61》、《降E大调第5号钢琴协奏曲》等,都是这个时期必听的佳作。
《鱿鱼游戏》中的起床音乐,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就是其一!
到了十九世纪初,协奏曲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既热情洋溢又奔放,又不失表现力,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勃拉姆斯、布鲁赫等人都有创作深具代表性的协奏曲作品。有趣的是,这个时期的协奏曲也与意大利语「Concerto」(译为一致、吻合)源自的拉丁语「concertare」(译为竞争、战斗)更贴近,独奏家必须崭露强大的技艺与诠释能力,才足以与乐团「抗衡」。
除此之外,李斯特的协奏曲形式则更自由、奔放,以《第一号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No. 1 in E-flat major, S.124)、《第二号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No. 2, S.125)为例,前者不同不再沿用先前常见的协奏曲「三个乐章」形式、改以「四个乐章」呈现,注入了艰难技巧与丰富情感;后者曾有「交响风格协奏曲」之名,采取「单一乐章形式」,非常自由迷人、抒情内敛兼具。
为多重乐器谱写协奏曲(concertos for multiple instruments)也陆续诞生,好比贝多芬的《C大调三重协奏曲,Op.56》(Triple Concerto in C Major, Op. 56)、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 Op. 102》(Double Concerto Op. 102)、舒曼的《为四支法国号与管弦乐的音乐会曲,Op. 86》(Concertpiece for Four Horns and Orchestra, Op. 86)。
而「协奏曲」从未停下脚步,到了二十世纪,拉赫玛尼诺夫四首《钢琴协奏曲》、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亦有一些创新的协奏曲陆续诞生,像是巴托克精采绝伦的《管弦乐协奏曲》(Concerto for Orchestra),音乐自由、节奏手法极具动态感,能够让整个管弦乐队展现精湛的技艺,展现彼此既分工又抗衡的双重魅力,让人一秒梦回巴洛克时期「大协奏曲」的概念,又结合二十世纪创作手法、不失现代感。
编辑非常喜爱巴托克《管弦乐协奏曲》第二乐章XD很容易让人一听就上瘾:
协奏曲对现在的古典乐来说,魅力非凡、不可或缺,也是编辑心目中必须亲临音乐会现场的极致盛宴,不但可以透过不同曲目感受古典音乐各时代魅力,更可以一睹演奏家毕生淬炼、凝聚的情感与风采。
最后,附上编辑私心推荐的协奏曲:
※更多与音乐有关、由浅入深的实用内容,就在音音有代誌!传送门在這:《什么是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认识动机与乐句,和主题动机!》※
参考资料
- classic fm,“What does 'concerto' mean in classical music, and what is its history?”
- 古典音乐欣赏笔记(乐品越乐),「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
- M5 Music,「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
- muzik,「令人百听不厌的巴罗克名曲-巴赫的六首 《布兰登堡协奏曲》」
- 罗文秀音乐讲堂,「巴托克《管弦乐协奏曲》」
- airiti Library,「从《管弦乐协奏曲》探讨巴托克音乐创作的承先启后」
本文原文来自inintomusic.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