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团队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慕课配套教材正式出版
南师大团队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慕课配套教材正式出版
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团队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实验》慕课配套教材已正式出版。该教材基于ArcGIS Pro软件,包含66个实验的详细操作流程,旨在提高学生对GIS软件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团队在多年讲授《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实验》慕课,并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在中国大学MOOC网开放学习。课程至今已完整开设9期,吸引了国内外65,000余名学员,是中国大学MOOC网地理类热门选修课。课程教学以ArcGIS和SuperMap软件为主要学习平台,提供了ArcGIS10、ArcGIS Pro和SuperMap三个版本的学习视频。
课程团队在学习视频制作方面尽量要求分辨率高、实验过程清晰、操作步骤详细,但受到计算机硬件、网络环境、学习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仍有不少学员反映不能完全根据视频顺利完成所有实验,有很多操作要重复观看多次视频才能掌握,提高了时间成本。很多学员都希望团队出版纸质的学习手册,与视频配合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为此,团队首先选择编写ArcGIS Pro版实验手册。ArcGIS Pro继承了传统桌面软件(ArcMap)的强大的数据管理、制图、空间分析能力,集成了ArcMap, ArcSence, ArcGlobal等GIS平台,实现了三维一体化同步,充分体现了未来GIS平台的发展的新趋势。
实验手册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实验》慕课的内容完全匹配,包含十五章共计66个实验的详细操作流程,丰富了课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资源。本书内容主要包括ArcGIS Pro基础应用、数据编辑、数据库创建、数字化采集、空间校正、基于文本得要素创建、数据库转换与处理、网络分析、缓冲区与叠加分析、栅格数据分析、地统计分析等。
本书作为中国大学 MOOC“地理信息系统(GIS)实验”课程的配套实验教材,基于 ArcGIS Pro 软件,面向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紧扣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了多个专题实验和综合实验,旨在提高高等院校学生对 ArcGIS Pro 软件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力争达到即学即用、举一反三的效果。实验内容由浅及深,便于教学组织实施。
作者简介
李发源
1978年生,四川盐源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自然地理专业博士学位。2007-2009年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数字地形分析的研究。主要从事GIS空间分析、DEM数字地形分析、GIS融合地理教育的研究。现主持(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4项,参与了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1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4部,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精品教材、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奖励。
汤国安
1961年生,浙江宁波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GIS及数字地形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20多项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出版专著和教材16部,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6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在教书育人上获国家一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材及三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被授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杨昕
1976年生,陕西西安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数字地形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已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高校GIS新锐奖、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江苏省精品教材、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南京师范大学教学十佳等奖励。
焦浩洋
1996年生,河南商丘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2022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主要从事GIS空间分析、DEM数字地形分析的研究。
全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课程概述
1.1 GIS简介
1.2 GIS实验的特点
1.3 ArcGIS Pro概述
第2章 ArcGIS Pro基础应用
2.1查询数据
2.2制作数据统计图
2.3属性表的操作
2.4制作专题地图
第3章 数据编辑
3.1新要素的创建
3.2编辑要素
3.3公共边的
3.5属性传递
第4章 数据库创建
4.1创建简单的地理数据库
4.2进一步定义数据库
4.3创建注释类
4.4创建关系类
4.5创建拓扑
4.6创建图层
第5章 数字化采集
5.1影像配准和定义投影
5.2新要素创建与屏幕数字化
第6章 空间校正
6.1相似变换
6.2橡皮页变换
6.3仿射变换
第7章 基于文本的要素创建
7.1基于文本的点要素创建
7.2基于文本的线、面要素创建
7.3基于文本的栅格要素创建
7.4栅格参数的作用
第8章 数据库转换与处理
8.1矢量-栅格数据转换
8.2数据更新变换
第9章 网络分析
9.1基本概念和组成
9.2网络分析工具
9.3创建道路交通网络数据集
9.4规划最佳路径
9.5寻找最近的消防站
9.6服务区分析
9.7车辆多路径派发
第10章 缓冲区与叠加分析
10.1市区择房找出满足条件地段
10.2房产开发适宜性制图
第11章 栅格数据分析
11.1环境设置
11.2欧氏距离分析
11.3成本距离分析
11.4可达性分析
第12章 地统计分析
12.1基本概念
12.2使用缺省参数创建一个表面
12.3探索性数据分析
12.4普通克里金法
12.5指示克里金内插
第13章 三维分析
13.1空间插值与三维可视化
13.2 TIN创建与三维可视化
13.3地形三维可视化
13.4要素三维可视化
13.5制作飞行动画
第14章 数字地形分析
14.1地势图制作
14.2基本地形因子的提取
14.3可视性分析
14.4明暗等高线的制作
14.5水文分析
第15章 空间建模分析
15.1空间建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