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鲤鱼灯舞闪耀2025春晚:重庆非遗文化的高光时刻
大足鲤鱼灯舞闪耀2025春晚:重庆非遗文化的高光时刻
在202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重庆分会场上,一项具有数百年历史的非遗瑰宝——大足万古鲤鱼灯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全国观众。这项起源于清康熙年间的民间艺术,不仅在主舞台上大放异彩,更是在千厮门大桥上再次亮相,成为整场晚会的一大亮点。
两百年的传承:大足鲤鱼灯舞的历史渊源
大足万古鲤鱼灯舞,最早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据史料记载,当时湖广移民迁徙至四川,在大足万古、雍溪一带定居。他们受到宝顶山石刻艺术的启发,将原本用于朝拜香会的纱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表演艺术。从最初的“鱼鳅吃汤圆”到后来的“鲤鱼抢宝”,再到广为流传的“鲤鱼跃龙门”,这门艺术在民间世代相传,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
与其他地区的鱼灯舞不同,大足万古鲤鱼灯舞最独特之处在于其表演形式:由两人配合操作一条鲤鱼灯,一人掌控鱼头,一人掌控鱼尾,通过默契的配合,生动再现鲤鱼在水中的各种姿态。这种表演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舞动春晚:非遗文化的高光时刻
在2025年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的舞台上,74名演员身着红白相间的演出服,手持精心制作的鲤鱼灯,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翩翩起舞。他们通过“觅食”“卷草”“戏水”“冲滩”“阪子”“腾跃”等动作,将鲤鱼的灵动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个表演过程流畅自然,一气呵成,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演出背后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大足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宋淦和他的妻子张紫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宋淦负责演出道具鲤鱼灯的统筹、维修、运输、保管和后勤服务等任务,而张紫薇则在怀孕近9个月的情况下,依然积极参与演出筹备工作。他们为74名演员设计搭配服装造型,确保每位演员都能以最佳状态亮相舞台。
文化传承与创新:非遗艺术的当代价值
大足鲤鱼灯舞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大足区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立了鲤鱼灯舞传习所和鲤鱼灯舞文化体育公园,为市民提供了学习和体验的场所。目前,大足区已有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鲤鱼灯舞队员近100名,为这项传统艺术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2025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大足鲤鱼灯舞不仅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为重庆的城市形象增添了一抹亮色。据统计,春节期间,重庆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316万人次,同比增长10.5%,其中南岸区接待过夜游客量更是激增40%以上。这场演出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展示,更是一次成功的文旅融合实践,为重庆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大足鲤鱼灯舞在2025年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的精彩亮相,不仅让全国人民领略到了这项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为重庆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不仅是大足鲤鱼灯舞的一次高光时刻,更是重庆非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