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超级“充电宝”:助力绿色转型的能源新选择
兴义市超级“充电宝”:助力绿色转型的能源新选择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一座超级“充电宝”正在为当地能源转型注入新动力。这座位于清水河镇的新型共享储能电站,装机容量达400兆瓦时,自2023年12月建成投产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已累计充电超过1亿千瓦时。
这座超级“充电宝”不仅规模庞大,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时空矛盾。光伏发电的高峰期通常在白天,而用电高峰却未必与之重合。储能电站通过将富余电力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释放,有效调节了发电和用电负荷的矛盾。
在兴义市桔山街道的天鹅湾,一个更具创新性的“光储充”一体示范充电站正在发挥重要作用。这里的充电站顶棚铺设了光伏板,不仅能为电动汽车充电,即使在电网断电的情况下也能继续提供服务。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充电站还能反向为电网充电,防止电力浪费。
这些超级“充电宝”的建设,是贵州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家首批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之一,贵州正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然而,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了挑战。储能电站的建设,有效提升了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减少了对传统火电机组的依赖。
从政策层面来看,这些项目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贵州省“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推动新能源与储能一体化发展。兴义市的这些项目,正是这一政策的生动实践。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储能产业将迎来更大发展。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3000万千瓦,市场规模将达数千亿元。兴义市的这些项目,无疑为全国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兴义市的超级“充电宝”项目,不仅提升了当地能源供给的弹性和安全性,更为全国能源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这样的创新实践将越来越多,为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