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
秦州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
2023年,秦州区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8天,PM10和PM2.5浓度大幅下降,水环境质量平稳达标,土壤环境持续稳定。这份成绩单背后,是秦州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生态环境保护的“秦州行动”
秦州区地处陕、甘、川三省交汇处,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近年来,秦州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秦州热源厂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是秦州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项目。该工程通过对5台燃煤链条锅炉的环保设施进行改造,实现了烟气等污染物的超低排放。改造后,脱硝效率由原来的30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50毫克/立方米,脱硫效率由30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35毫克/立方米,除尘效率由5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10毫克/立方米。
罗峪沟综合治理工程是秦州区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该工程总投资4517万元,综合治理河道3.3公里,新建生态堤防5.8公里,铺设灌溉管道12.66公里。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区域防洪能力,也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
2024年,秦州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完成19台燃煤锅炉的超低排放改造,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同时,秦州区还全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治理中小河流96.4公里,确保区域水环境安全。
绿色发展的“秦州实践”
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秦州区也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工业转型升级是秦州区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天水华天电子集团作为秦州区的龙头企业,上半年完成总产值130.58亿元,同比增长10.1%。公司在5G通信基站、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源管理、光伏产品电源管理、绿色能源管理、可穿戴设备、AI存储、AI计算、MCU等领域开展封测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
清洁能源发展为秦州区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天水汇能宁远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45兆瓦,年发电量约3.1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3万吨,节约煤炭约12.9万吨。该项目不仅优化了能源结构,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绿色转型。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为秦州区的绿色发展开辟了新空间。天水三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各类医疗设备12-15万台,年产值达四五千万。公司生产的医疗保健仪器和电子仪器销往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秦州样本”
秦州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秦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
秦州区的实践证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秦州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秦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