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什么肾移植后要吃3种免疫抑制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什么肾移植后要吃3种免疫抑制剂?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2975761_121118798

肾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三种免疫抑制剂,以防止身体的免疫系统将新肾视为外来入侵者而发动攻击。这三种免疫抑制剂各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通过协同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身体某部分突然由一位陌生人承担其职能,你会怎么反应?可能会惊讶,可能会担忧,你的身体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肾移植后常常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一方面拥抱这位“新朋友”,另一方面确保其能顺利“融入新家”。

对于肾移植患者而言,一颗健康的肾脏恰似重获新生,但要想使新肾保持功能,防止身体的免疫系统将其视为外来入侵者而发动攻击,这其中的平衡艺术至关重要。而达到这一平衡,关键就在于我们要介绍的——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新肾的保护者

首先得明白,移植手术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拼接,更是免疫系统的一场协调。新肾的到来意味着数以万计新的抗原突然入侵,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免疫系统的本能反应将会是拒绝和排斥。想象自己是一位宁静小区的保安,突然有个陌生人要入住,没有事先通知,你的第一反应多半是阻止他。

但是,如果提前得到说明,并且有三位“中介”——也就是免疫抑制剂——的辅助,你可能会放它一马。这三位“中介”分别担当不同角色:

  1. 钙神经蛋白抑制剂(比如他克莫司或环孢素),它们像是调解员,工作是抑制免疫细胞激活的关键信号,不让免疫系统对新肾过激反应。

  2. 抗增殖药物(如吗替麦考酚酯或麦考酚钠),则像是交流专家,阻止免疫细胞的增殖,减少潜在的攻击风险。

  3.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则相当于维稳高手,它们广泛调节炎症反应,确保新肾不会遭遇过激的欢迎仪式。

有了这三位“中介”的默契配合,让新肾在我们宁静的“小区”里顺利落户成为了可能。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新的居民需要时间适应周围环境,而周边的居民也需要时间接纳新成员。这就是为何刚开始时对免疫抑制剂用量会相对较高,而随时间流逝,逐步减量的原因之一。

免疫抑制剂的历史

肾移植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其成功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免疫抑制治疗的进步。自1954年进行全球首例肾移植起,免疫抑制策略经历了多次根本性的变革。在早期,仅有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作为处理急性排斥反应的手段,其效果限制且副作用繁多。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1964年硫唑嘌呤与激素的联用标志免疫抑制疗法的一大进步,尽管副作用仍较多。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环孢素的出现标志免疫抑制疗法进入新的篇章,它显著减低了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并提高了受体及移植肾的存活率。步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更多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如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西罗莫司等的研发,免疫抑制方案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这些药物不仅能高效控制排斥反应,同时相对减少了副作用的风险。

基于大量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研究,现代肾移植所采用的“钙神经蛋白抑制剂(CNI)+抗增殖剂+激素”三联免疫方案最终诞生。这一方案是多年临床实践和循证医学研究累积的成果。通过精细的药物配比和剂量调整,三联方案能够高效平衡免疫抑制效果与药物副作用,极大地增强了肾移植的成功概率与移植肾的长效存活率,现已成为肾移植治疗的黄金准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