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故宫各个宫殿的作用(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故宫各个宫殿的作用(下)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29/14/11222586_1143265039.shtml

故宫,这座宏伟壮丽的宫殿,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与沧桑,是梁思成心中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是余秋雨笔下中华文化的绝佳象征。

上一篇文章讲述了故宫中轴线西侧各宫殿的作用,今天我们继续分享中轴线东边宫殿的作用,跟我走吧。为了更直观让大家看到整体的布局图,我附一张故宫外朝和内廷的全景图。

文华殿的作用

文华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但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文华殿建筑大都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并保留了明代的建筑规制。文华殿在明初时为皇太子的观政之处,太子在此学习并了解国家政务。明中期以后,它改为举行经筵的地方,即皇帝在此听讲经书、学习治国之道。这一功能在清代得到了延续,文华殿继续作为皇帝经筵讲学的重要场所。文华殿也是明清两朝殿试阅卷的地方。此外,文华殿还曾一度作为宫廷藏书之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到了现代,文华殿被改造为书画展馆。

奉先殿的作用

奉先殿是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奉先殿始建于明朝初年,清朝沿袭明朝旧制,并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它作为皇室家庙,单独供奉着皇室先祖,与太庙有所不同。太庙是国家层面的祠堂,供奉的是有功帝王将相,而奉先殿则是皇帝私祭祖先的地方。在清朝灭亡时期,奉先殿内共有三十三个牌位。

在奉先殿内,皇帝会领皇室成员在重要节日、万寿圣节、新年初始等时刻进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同时,遇列圣列后圣诞(不是西方圣诞节)、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岁除等,皇室也会于后殿上香行礼。此外,对于后妃上徽号、册立、册封等事,以及御经筵、耕耤、谒陵、巡狩、回銮等,也会在此祗告。

现在奉先殿已经被改造为钟表馆,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钟表,成为故宫内的一个特色展馆。

斋宫的作用

斋宫是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以前的斋戒之所。专门用于皇帝在祭祀前进行斋戒。康熙后期,雍正帝为确保皇位继承的平安,决定在紫禁城内建造斋宫,将祭祀天地前的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斋戒期间,皇帝会在此居住,并遵循一系列的宗教仪式和规定,以示对祭祀活动的尊重和虔诚。通过斋戒,皇帝希望能够净化身心,以更好地与天地神灵沟通,祈求国家安宁和五谷丰登。

皇极殿的作用

皇极殿是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的场所。皇极殿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后来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时,被改称为皇极殿。改建的目的是为了乾隆皇帝归政后能够有一个临朝受贺的正式场所。

皇极殿的建筑规制非常高,皇极殿采用了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檐角饰有九只脊兽。同时,殿内设有四根沥粉贴金蟠龙柱,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下设金漆蟠龙宝座,品级仅次于太和殿。

皇极殿作为宁寿宫的正殿,是乾隆皇帝为自己修建的太上皇的金殿。

宁寿宫的作用

宁寿宫是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精心准备的居所和养老之地。乾隆皇帝在年轻时就计划将宁寿宫作为他晚年安度的避世之所,对宁寿宫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因此修建了养性殿、颐和轩、遂初堂、得闲室、符望阁、倦勤斋等建筑。宁寿宫内设有乐寿堂等居所,取自《论语》中的“知者乐,仁者寿”,寓意乾隆皇帝期望在这里既能享受快乐,又能长寿。

然而,乾隆皇帝在八十九岁时突然辞世,未能如愿在宁寿宫安享晚年。实际上,乾隆皇帝直到去世前都一直居住在养心殿,而并未迁居至宁寿宫。

宁寿宫在乾隆驾崩后的一百年间,一直空置无人住进,直到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皇帝年满成年开始亲政后,慈禧太后才移居于此。(乾隆各种修修修,各种建建建,各种享乐,拉动了不少基建)

景仁宫的作用

景仁宫在明清两代是皇后和妃子们的居住地。景仁宫的修建时间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最初被称为长安宫,后在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并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

景仁宫位于紫禁城的东六宫之首,是整个后宫中地位最为尊贵的宫殿之一。在明代,景仁宫只是作为嫔妃的居住地,皇后则安居于坤宁宫(宣德帝的胡皇后因身体欠佳、无子嗣且不受宠爱,最终从坤宁宫移居至景仁宫)。但到了清代,皇后开始居住在景仁宫,如雍正帝的皇后乌拉那拉氏、乾隆皇帝的母亲崇庆皇太后(即熹贵妃)、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也曾居住于此。还有,康熙皇帝就出生在这里。福气之地啊。

承乾宫的作用

承乾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最初名为永宁宫,后在崇祯五年(1632年)更名为承乾宫,并一直沿用至清朝。在明代,承乾宫为贵妃的居所。到了清代,承乾宫作为后妃的居住地。清顺治帝的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以及咸丰帝的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目前已被用作青铜器馆。

钟粹宫的作用

钟粹宫在明清两代主要作为后宫嫔妃的居住地,并一度为皇太子宫。钟粹宫的修建时间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咸阳宫,后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钟粹宫。“钟粹”意为汇集精粹。在明代,钟粹宫是嫔妃们的主要居住地。到了清代,钟粹宫继续作为后妃的居所,慈安太后、道光帝皇后孝全皇后及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等都曾居住于此(公元1881年,慈安太后在钟粹宫突然去世,另外孝全皇后的暴毙也与此宫有关)。另外,在明隆庆年间,钟粹宫曾一度改为皇太子宫,用于太子居住。

景阳宫的作用

景阳宫的修建时间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阳宫,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景阳宫在明朝时,曾作为嫔妃的居住地。然而,它也因作为冷宫而为人所知,特别是万历皇帝的王恭妃,因失宠被幽禁在此近30年,期间遭受了诸多苦难。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景阳宫被重修,并改作收贮图书之所。它成为了皇帝们储藏书画宝贝和图书的场所,也即御书房。

永和宫的作用

永和宫修建时间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明清两代主要作为后宫嫔妃的居住地。曾居住于永和宫的嫔妃包括康熙德妃乌雅氏、乾隆愉妃珂里叶特氏、光绪的瑾妃以及道光帝的静贵妃。

具体来说,康熙德妃乌雅氏是雍正皇帝和皇十四子的生母,她在永和宫生下了雍正皇帝,并在此居住了长达50年之久。乾隆愉妃珂里叶特氏在成为海贵人期间生下了皇五子永琪,后晋封为愉嫔,并入住永和宫。光绪的瑾妃在永和宫中享受着宁静的生活,不受宫廷纷争的打扰,这里也是她快乐的养老之地。此外,道光帝的静贵妃也曾居住于永和宫。(乾隆皇帝弘历生于雍亲王府,康熙皇帝出生于景仁宫)

延禧宫的作用

延禧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后改称延禧宫。延禧宫在明清两代主要作为后宫嫔妃的居所。由于其位置相对偏僻,且经常遭受火灾等不幸,因此往往被分配给位份较低或不受皇帝宠爱的妃嫔居住。例如,在清朝时期,延禧宫曾住过徐常在、恬嫔等位份较低的妃嫔。道光年间发生火灾,仅余宫门。宣统元年,修建西洋式建筑“灵沼轩”,虽然最终因清朝灭亡而未能完成,但这座“烂尾楼”至今仍矗立在延禧宫中,成为了紫禁城古建筑中的一处独特景观。

养性殿的作用

养性殿是宁寿宫后寝主体建筑之一,是乾隆皇帝为了自己归政后居住而修建的寝宫。建造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是仿照内廷养心殿的样式而建的,但体量略小,且具有特殊的平面布局。尽管乾隆皇帝为其修建了养性殿作为归政后的寝宫,但他至死都居住在养心殿,养性殿因此并未实际作为乾隆的寝宫使用。后来,光绪皇帝曾居住过养性殿,并在此接见过外国使臣夫人等。(乾隆各种修建,闭关锁国,交予历史评价吧)

景福宫的作用

景福宫主要是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的起居之所。景福宫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照建福宫后的静怡轩加以重建的,为自己精心营造的归政后的起居之所。然而,尽管乾隆有这样的规划和期待,但实际上他并未按计划入住景福宫,而是一直在养心殿居住至去世。景福宫在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状态(乾隆把钱又投资给后人了)。

玄穹宝殿的作用

玄穹宝殿(后因避康熙皇帝名讳而更名为天穹宝殿)在明清两代主要作为宫中道教活动的场所,与钦安殿、大高玄殿同为贮藏宫中道经之处。天穹宝殿是祭祀昊天上帝的殿堂,也是宫中举行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殿内原悬挂有玉帝、吕祖、太乙、天尊等画像,每年会在此举办天腊道场(正月初一)、天诞道场(正月初九)、万寿平安道场(皇帝生辰)等道教活动。清代同治皇帝、光绪皇帝曾到此拈香祈雪、祈晴。

讲到这里,故宫各宫殿作用的基本介绍就结束了。故宫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紫禁城内廷两侧对称布局的宫殿群,分别位于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共同拱卫着中央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和西六宫的布局对称,配合传统数理的十二地支之数。西六宫在清代后期改建较大,尤其是慈禧专政时期,而东六宫则相对保留了明初的规划。历史已成过去,但故宫文化已成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回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