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新展来袭!探秘“峇峇娘惹的世界”
洛阳博物馆新展来袭!探秘“峇峇娘惹的世界”
洛阳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鼎立天下”设计理念成为城市文化地标。近日,该馆推出全新展览,展示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特色。从史前时期到五代北宋时期的珍贵文物,以及唐三彩、宫廷文物等专题陈列,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千年帝都的魅力。快来打卡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新展吧!
“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
12月5日,“峇(bā)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在洛阳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开幕。这是“峇峇娘惹”文化首次以展览的形式与洛阳市民见面。
此次展览由洛阳博物馆、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土生文化馆(新加坡国家文物局)联合举办,共展出精美文物120余件(套),包含珠饰、刺绣、纺织品、肖像、金银器、瓷器和家具等多个种类,加上丰富的东南亚土生华人珍贵照片和文字资料,展览多角度呈现了“峇峇娘惹”文化元素,让游客感受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交流融合的独特魅力。
什么是“峇峇娘惹”?
峇峇娘惹,又被称为土生华人。明代,随着中国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拓展,居住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航行到东南亚,与当地各国进行商贸往来,其中的一部分人最终定居在印尼和马来半岛,与当地社群通婚,融入了当地的生活。这些早期的中国移民几乎都是男性,他们与当地非华人女性通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峇峇娘惹就是他们所生的后代。其中,男子被称为“峇峇”,主要负责对外参加社会事务;女子被称为“娘惹”,主要管理家中事务。
“峇峇娘惹”文化有何特点?
峇峇娘惹继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与东南亚定居地的社区紧密交融,最终孕育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融合文化。比如,峇峇娘惹的语言“峇峇话”,混合了闽南语和马来语的词汇和语法,成为一种独特的混合语言。
“峇峇娘惹”世界的“时尚单品”
可峇雅:这是一种青年娘惹常穿的服饰,其特点是没有扣子,需要用胸针固定衣襟。可峇雅的形制主要源于马来传统女士上衣,图案以花鸟鱼虫、龙凤呈祥为主,具有中式特点。同时,可峇雅也融入了西式的修饰方法,比如用蕾丝花边点缀。
粉彩开光凤穿牡丹纹盖罐:这件粉彩开光凤穿牡丹纹盖罐,也被称为和合器,和合器是娘惹瓷的一大系列,由盖和罐组成,制作精细。瓷器器壁较薄,盖口很大,和罐比例约为一比一。和合器的盖是主要特色,盖顶有一个把手,将盖倒置便可成一高足大碗。大的用来放置干货糖果,小的用来盛放燕窝、椰浆饭等,象征婚姻幸福圆满。
珠绣鞋:珠绣鞋是用极小的来自欧洲的彩色珠子在鞋面绣成各种各样的精美图案而成,图案大多是花鸟虫鱼,有全包式和露脚趾两种款式,鞋跟也有低跟和高跟两种。珠绣鞋是娘惹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作珠绣鞋是娘惹们必备的技能之一。出嫁时,娘惹会为自己未来的丈夫和公婆精心缝制珠绣鞋,婆家会将其他的珠绣品和珠绣鞋一起放在新房里,展示给亲朋好友看,以此来表明新娘的贤惠能干。
花卉纹爱尔兰方形地毯:“爱尔兰地毯”是这类纺织品的贸易术语,许多峇峇娘惹家庭会使用这种纺织品作为地毯或桌布,它们经常出现在峇峇娘惹夫妇的婚纱照中。
洛阳博物馆其他重要展览
除了“峇峇娘惹的世界”展览,洛阳博物馆还有多个常设展览和专题陈列,展示了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
“河洛文明”大型基本陈列:展览以时间为序,展示了从史前时期到五代北宋时期的洛阳历史,重点展示了二里头文化、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现。
专题陈列:包括珍宝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天香如绣——王绣牡丹艺术展等,展示了洛阳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和特色藏品。
馆藏亮点
洛阳博物馆拥有丰富的珍贵文物,包括西周兽面纹铜方鼎、曹魏白玉杯、唐三彩黑釉马等十大镇馆之宝,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西周兽面纹铜方鼎:作为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铜方鼎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神秘的兽面纹饰,展现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艺术。
曹魏白玉杯:这件白玉杯以其纯净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曹魏时期的玉器艺术成就。
唐三彩黑釉马:这件1981年出土的唐三彩黑釉马,以其罕见的黑釉色和生动的造型,成为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参观建议
预约参观:观众需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凭预约码或身份证核验入馆。未预约者谢绝入内。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交通信息:可乘坐1路/77路/201路公交车至“洛阳博物馆”站,或乘坐地铁2号线至“文博园”站,步行约600米即可到达。
温馨提示:建议参观前关注官网或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动态,合理规划行程以确保顺利参观。
洛阳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精彩的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洛阳历史、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窗口。无论是“峇峇娘惹的世界”展览,还是其他常设展览,都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