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带火的水席,你尝过吗?
《风起洛阳》带火的水席,你尝过吗?
2021年,一部名为《风起洛阳》的古装剧在各大视频平台热播。这部以武周时期洛阳为背景的悬疑剧,不仅以其精良的制作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更让洛阳这座千年古都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剧中,除了展现洛阳的古城建筑和人文情怀外,还让洛阳美食——尤其是洛阳水席——出圈走红。
洛阳水席,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它之所以被称为“水席”,是因为其菜品多以汤水为主,且每道菜都带有一定的汤汁,吃完一道再上一道,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此外,洛阳水席的菜品之间还讲究“连台戏”,即前一道菜的汤汁可以作为下一道菜的底汤,既节省了食材,又保持了味道的连贯性。
洛阳水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选料广泛、可简可繁、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它不仅是一种饮食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体验。每道菜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如“牡丹燕菜”将普通白萝卜烹制成燕窝的味道,象征着洛阳的市花牡丹;“焦炸丸”以素代荤,色如樱桃,清香酥脆;“连汤肉片”滑嫩利口,酸辣开胃;“八宝饭”则以糯米、豆沙、枣泥等八种配料制成,香甜软绵。
洛阳水席的代表菜品多达数十种,每一道都凝聚着千年的烹饪智慧。它不仅是洛阳人宴请宾客的最高礼遇,也是外地游客必尝的特色美食。2018年,“中国菜”正式发布,“洛阳水席”被评为河南十大主题名宴,其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得到了官方认可。
在洛阳水席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牡丹燕菜。这道菜始于唐朝,相传洛阳东关长出个硕大的萝卜,当地官员进献给皇帝,御厨们配以山珍海味制成汤羹,武则天品尝后赞不绝口,赐名“素燕菜”。1973年,周总理陪同外宾访问洛阳时称赞此菜:“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长牡丹花”,因此得名“牡丹燕菜”。
牡丹燕菜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首先选用优质白萝卜,切成细丝,用开水焯过,再用鸡汤煨制。然后将发好的海参、鱿鱼、鱼肚、火腿、冬笋等切成丝,与萝卜丝一起放入鸡汤中煮沸。最后加入调味料和蛋皮丝、紫菜丝等,撒上香菜末,淋上香油即可。这道菜色如牡丹,形似燕窝,口感鲜美,酸辣适口,细品之后让人念念不忘。
随着《风起洛阳》的热播,洛阳水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据统计,该剧播出期间,洛阳水席的搜索量和讨论热度显著增加,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专门到洛阳品尝这道千年名宴。洛阳的各大水席餐馆也借此机会不断创新,推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口味的菜品,让这道传统美食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今,洛阳水席不仅是一种饮食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它承载着洛阳的历史记忆,凝聚着中原的饮食智慧,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无论是作为宴请宾客的最高礼遇,还是作为普通百姓的日常美食,洛阳水席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味蕾和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