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华医学会专家:餐后血糖管理迎来新突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华医学会专家:餐后血糖管理迎来新突破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73583
2.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2119
3.
https://rs.yiigle.com/cmaid/1508094
4.
https://www.twhealth.org.tw/journalView.php?cat=70&sid=1201&page=1
5.
https://weixin.incongress.cn/zhtnbnotes.do?method=getNotesByIdLMV2&openid=oQx7Ms7GE5h7XhsnF7eTC24OQ6Ho¬esId=40799
6.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initial-management-of-hyperglycemia-in-adul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print
7.
https://www.sinocare.com/en/sugerinfo_4_770.html
8.
https://heho.com.tw/archives/327966
9.
https://www.dmcare.org.tw/article/863

近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专家郭艺芳教授提出,随着新型降糖药物和监测技术的发展,是时候重新审视和倡导强化降糖策略了。这一观点的转变,标志着糖尿病餐后血糖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01

餐后血糖的正常范围与影响因素

餐后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健康人而言,餐后1小时血糖可达高峰但通常不超过11.1mmol/L,2小时后应降至7.8mmol/L以下。而糖尿病患者的目标则有所不同,成年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3.97.8mmol/L,老年人可适当放宽至3.911.1mmol/L。

餐后血糖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饮食结构、胰岛功能、身体代谢状况等。高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而适量运动则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此外,降糖药物的使用和剂量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因素。

02

餐后血糖管理的综合策略

饮食管理

合理的饮食结构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基础。建议采用低升糖指数(GI)食物,合理分配餐次,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

运动干预

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降低餐后血糖。建议餐后1小时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

药物治疗

近年来,以肠促胰素为基础的药物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进展。其中,GLP-1受体激动剂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还能减少心血管事件,且低血糖风险较低。这类药物通过模拟肠道分泌的GLP-1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

监测技术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的引入为血糖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通过持续监测血糖水平,可以更及时地发现血糖波动,调整治疗方案。

03

强化降糖理念的转变

郭艺芳教授指出,早期的临床研究并未证实强化降糖能带来明显获益,甚至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但随着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这一情况正在改变。这些新型降糖药物不仅具有可靠的降糖作用,还能减少大血管事件,为实现更严格的血糖控制提供了可能。

04

最新研究进展

在肠促胰素类药物领域,最新的三重荷尔蒙受体促效剂(GLP-1/GIP/glucagon)显示出良好的降糖和减重效果。在临床试验中,非糖尿病但BMI>27的受试者注射最高剂量24周和48周后,体平均减少18%和24%;糖尿病受试者注射最高剂量36周后体平均减少17%,糖化血色素下降2%。

05

结语

餐后血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饮食、运动、药物等多种手段。在新型降糖药物和监测技术的支持下,强化降糖策略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长期稳定的血糖控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