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永定土楼:承启楼的神秘面纱
探秘永定土楼:承启楼的神秘面纱
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镇高北村,有一座被誉为“土楼王”的承启楼,它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客家土楼,更是一座承载着数百年历史与文化的建筑瑰宝。
历史沿革:三代人八十余年的匠心之作
承启楼的建造始于明朝永乐年间,由高头江姓第十五世祖江集成(1635年-1719年)主持兴建。据史料记载,整个工程历时81年,直到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最终竣工。这座凝聚了三代人心血的建筑,见证了客家人的智慧与坚韧。
建筑特色:四环同心的家族之城
承启楼是一座罕见的四环同心环形建筑,其规模之宏大令人惊叹。整座建筑占地5376.17平方米,外径达62.9米,外墙周长1915米,走廊周长为229.34米。楼体由四个同心圆楼组成,外环高达四层,共有67开间,设有4架楼梯。最特别的是,整个建筑的布局与《易经》六十四卦图相呼应,体现了客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承启楼的中心是大厅、回廊和半圆形的天井组成的单层圆屋。雕梁塑栋的大厅既是祖堂,也是全楼的议事厅。第二环为一层,有20开间和3条过道。第三环为二层,底层有34开间,还有2口水井和7条过道,房屋与二环之间有小天井,房后筑放置杂物的小间。第二三环原是作为会客、读书、休闲的场所,以后人口增多,大都改作厨房、饭厅或住房了。外环主楼4层,67开间,设4架楼梯、1个大门、2个侧门。外环底层墙厚1.7米,二层以上依次递减,顶端仍有1.1米;圆形屋顶出檐巨大,保护土墙免遭雨淋。外环4架楼梯分布在东南、东北和西南、西北四方,连通各层走廊。在外环大门厅的左右、两侧门的南侧及中轴线后端连外墙处,各夯子墙至四层作隔墙。门、梯和后端的子墙,将外环分为八卦,每卦8间,共64间(含4个楼梯间,不含3个门),全楼平面布局与《易经》先天六十四卦图的太极、两仪、三元、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相呼应。
鼎盛时期,承启楼曾居住过80多户600多人,全是江姓同族人。楼中弥漫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教授茂木计一郎称它是“家族之城”。承启楼这种平等的聚居方式,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范例,它厅堂的一副对联便是最好的说明:
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
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
文化内涵:客家精神的传承
承启楼不仅是居住场所,更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展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勤劳。楼内的对联和题词,蕴含着尊师重教、知书识礼的家训。
游览体验: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如今,承启楼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可以欣赏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体验客家民俗文化,如舞龙灯、十番音乐等。景区还提供特色美食和文创产品,让游客全方位感受客家文化。
承启楼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研究客家文化和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杰出代表,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座历经三百多年沧桑的“土楼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寻其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