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推进“免证”改革,打造政务服务新典范
北京经开区推进“免证”改革,打造政务服务新典范
2025年1月6日,北京经开区在亦庄创新发布会上重磅推出《关于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开展“四个免于提交”改革的工作方案》,率先在北京市开展“四个免于提交”改革。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北京经开区在推进档案工作数智化转型、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免证”改革:创新引领政务服务升级
北京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庞雁介绍,此次改革将构建智慧高效、特色鲜明的“4+3+5”改革体系。其中,“4”是指“四个免于提交”,即政府部门核发的证照证明、政府内部可流转的批复文件、申请人提交过的材料和社会服务机构出具的报告免于提交;“3”是指“三类业务场景”,精准聚焦高频事项、关键环节及集成场景;“5”是指“五种免于提交方式”,包括数据调用、承诺复用、共享核验、线上开具证明、告知承诺。
多维度推进:打造“无证园区”新典范
此次改革将分试点和深化两个阶段推进,涉及139项参改事项和77种证照材料免于提交。经开区将通过分层次确定业务落地场景、分层级完善系统对接改造、分场景实施数据治理规范、分条线强化公共支撑能力等方法,构建基础更加扎实的数据归集与治理体系。
在义务教育入学方面,北京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郭嘉介绍,依托北京市电子证照库数据存储与调用功能,经开区实现政务数据的融通互认共享,大大节省家长填报的时间成本。在材料审核环节,通过提取电子证照库中已有证照的关键数据信息辅助对比,压缩以往需要人工反复对比的流程,进一步提高审核效率。
在人社服务领域,北京经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陈秋明介绍,此次改革涉及13个高频服务事项,强化办事服务中的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
数据赋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将继续深化“四个免于提交”改革,坚持场景、数据、平台及公共支撑能力“四位一体”的协同推进战略,在试点和深化两个阶段,稳步推进改革清单事项实施落地,拓展多元化场景应用,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此次改革不仅是北京经开区推进档案工作数智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更是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的生动实践。通过数据赋能、协同增效,北京经开区正致力于打造“无证园区”新典范,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