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倒挂释放重要信号:经济复苏在即?
存款利率倒挂释放重要信号:经济复苏在即?
2025年2月,一则关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朔州农商银行发布公告,将1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定为1.75%,而2年期利率却仅为1.45%。这一罕见的利率倒挂现象,不仅出现在短期存款中,该行的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也呈现倒挂状态。
这一现象并非偶然。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这反映了银行对利率走势的研判。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预期未来利率将继续下行,因此主动减少吸纳当前利率较高的中长期存款。这种利率倒挂现象,实质上是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管理、降低负债成本的主动行为。
从内部因素来看,这是银行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自主决策。存款是银行负债的关键部分,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能够直接减轻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存款利率倒挂,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银行优化存款结构、降低负债成本的意图。
从外部环境看,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公开表示,要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2024年10月,多家国有大行已主动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降幅最大。市场对降息预期的增强,也是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这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背后折射出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向。2025年,我国货币政策基调已明确为“适度宽松”。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
具体来看,降准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将向市场注入更多长期资金,满足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银行降低资金成本,保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性。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6.6%,降准空间充足,预计2025年将多次实施。
降息则主要指降低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预计2025年央行将继续降低政策工具利率,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继续下降,进而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减轻企业和居民的利息支出负担。
这一政策转向的背后,是当前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从国内来看,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在这种背景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增长、促消费、扩内需,为经济复苏创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银行而言,存款利率下调有助于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对储户而言,这意味着传统存款的吸引力下降,可能促使资金流向其他投资渠道,如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对整体经济而言,降息将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助力经济复苏。
然而,存款利率下调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例如,可能会引发资金外流,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压力。因此,央行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需要平衡好稳增长与稳汇率的关系,既要推动经济复苏,又要防范汇率过度波动。
展望未来,专家普遍认为,2025年央行择机降息的概率较大。如果外部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降息的时间点可能会提前,力度也可能加大。但具体时机和力度,还需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灵活把握。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在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下,如果追求稳健收益,除了存款,还可以考虑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国债等产品。近期受市场资金面趋紧等因素影响,国债逆回购年化收益率上升较快,普通投资者可适当参与国债逆回购以获得稳健收益。如果投资者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适当增配股票、偏股型基金以及黄金产品。但投资理财一定不要盲目跟风,而是要从自身风险偏好、投资需求、投资能力等出发,做好适合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