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蛇传”申遗成功背后的蛇图腾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蛇传”申遗成功背后的蛇图腾文化

引用
中国经济网
11
来源
1.
http://www.ce.cn/culture/gd/202502/06/t20250206_39283899.shtml
2.
http://www.xinhuanet.com/edu/20250124/ff95b2560a764b15acfc90c7fbc762a2/c.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6A03U6H00
4.
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20250110/80957ac13f1a430d970f6f1fe436bbd6/c.html
5.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30A03E8M00
6.
http://www.yangjiang.gov.cn/yjwgdlt/gkmlpt/content/0/830/post_830292.html
7.
https://www.ln.edu.hk/cht/news/press-releases/20250123/welcoming-the-year-of-the-snake-lingnan-university-scholar-recounts-the-symbolism-of-the-snake-in-chinese-culture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8%9B%87%E4%BC%A0
9.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5-01/29/content_nye36Ruey9.html
10.
http://www.njdaily.cn/news/2025/0124/7437768623821308659.html
11.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1/t20250127_5842710.shtml

2025年春晚舞台上,一出融合京剧、粤剧、川剧、越剧等多个剧种的小品《借伞》,让经典民间传说《白蛇传》再次走进大众视野。作为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尤其是中国古代的蛇图腾文化,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01

蛇图腾文化的起源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蛇图腾崇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辽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瓮,距今约五千年,其腹部装饰的红底黑彩花纹与蛇纹极为相似。而在西南地区的三星堆遗址中,也发现了大量与蛇相关的文物,这些都表明蛇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神话传说中,蛇图腾崇拜更为显著。伏羲和女娲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常被描绘为人首蛇身的形象。《楚辞·天问》中记载:“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东汉文学家王逸注释道:“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七化。”在山东武梁祠的画像石中,伏羲和女娲的蛇身交缠,象征着和谐与结合,展现了古人对蛇的崇拜与敬畏。

02

蛇形象的演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蛇的形象经历了从图腾到妖魔化的转变。春秋末期,伍子胥讨伐楚国时,楚国大夫申包胥将吴国比喻为“封豨修蛇”,形容其贪婪凶恶。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更是大规模地将反对者赐姓为“蟒”、“蝮”、“虺”等蛇类名称,进一步固化了蛇的负面形象。

尽管如此,蛇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仍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它不仅是智慧与灵性的象征,还代表着健康、生命力以及吉祥。成语“灵蛇之珠”象征超凡才智,“蛇龟献瑞”则寓意长寿与生命力。这些内涵在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03

蛇文化的当代传承

进入现代社会,蛇文化以新的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2006年,《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这一传说的文化价值得到官方认可。2025年春晚中《借伞》节目的创新演绎,更是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舞台技术完美结合,展现了蛇文化的当代魅力。

《白蛇传》作为蛇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申遗成功不仅是对一个民间传说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古代蛇图腾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新时代,通过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