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系偶像”粉丝群体消费研究:从经济学视角解析
“养成系偶像”粉丝群体消费研究:从经济学视角解析
随着养成系偶像产业的蓬勃发展,其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运用需求价格弹性、边际效用递减效应等理论,深入分析了养成系偶像粉丝群体的消费驱动因素及其对产业供给的影响。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十一世纪以来,造星选秀类综艺层出不穷,从2004年的《超级女声》到2018年的《偶像练习生》,通过此类综艺出道的选手被粉丝称为“养成系偶像”。这类偶像借鉴日韩的养成模式,高度重视商业价值和粉丝价值。随着养成系偶像影响力的扩大,其粉丝群体也迅速壮大,资本家纷纷把握商机,通过多种方式延长产业链,增加偶像的附加价值。
粉丝群体消费内驱动力
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国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大众收入水平提高,购买力增强,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养成系偶像相关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即使企业提价,需求量变化依旧很小。此外,养成系偶像团体通过多样化的人设,满足了不同粉丝的需求,有效延长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情感连接时间。
粉丝群体消费外驱动力
当粉丝认为某一养成系偶像具有潜力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货币和实际支付的总货币之间的差额越大,粉丝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也就越多。
粉丝群体消费的影响
积极影响
养成系偶像粉丝群体消费的覆盖范围广、跨度领域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供给的发展。随着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的增加,供给曲线向右平移,资本市场发现与养成系偶像相关的商品可以获取更多利益,生产者愿意投入更多生产,提供更多的商品量,以此实现利润最大化。
图1.养成系偶像相关周边与代言商品的供给曲线
消极影响
养成系偶像粉丝群体消费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是购买偶像“同款”。当偶像拥有一款产品时,粉丝群体本能的“爱屋及乌”对这一商品产生好感,她们会因为希望和偶像拥有同款而去购买商品。如果是高档奢侈品,物品本身的价值并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但如果是性价比高、价格适中或偏低的商品,粉丝群体不仅自己会下单,甚至还会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踊跃加单,这就有可能引起市场均衡的变动,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消费者需求不断扩大,导致商品的价格上涨。很多商家也会因为这一因素,请养成系偶像代言一些滞销产品,从而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粉丝可以买到一些真正高质量的商品,但也会造成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低劣化的问题,因为商家认为即便如此粉丝依旧照单全收。与此同时,粉丝群体从对商品的必须要求变成对高档奢侈品的盲目追求,被需求的原因从实用变成“偶像同款”,从而导致商品本身价值变得模糊甚至是被人们忽略。
结论与建议
养成系偶像粉丝群体和企业分别以产品需求者和供给者的身份出现在产品市场上,双方互惠互利。为防止粉丝群体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滋生不良社会风气,需要加强对养成系偶像粉丝群体消费观念的正确引导,以及规范企业的行为。企业应要求偶像以身作则,发挥积极、正能量的作用,避免出现类似《青春有你3》粉丝群体“为偶像打投把牛奶倒沟里”的不良现象,共同营造向真、向善、向美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粉丝经济良性发展。